在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联合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中,47573名中签个人成功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使用红包交易达62788笔,交易金额达876.4万元。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数字钱包进行了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从深圳试点活动情况看,中签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应用软件后,仅需注册账号即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操作较为简便。
经济日报:数字货币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10月28日,经济日报刊文“数字货币推动商业银行转型”。文章表示,布局数字货币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向零售战略转型的目标相契合。发放数字货币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未来,商业银行应主动把握机遇,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发和运营,进而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2020/10/28]
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与纸币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和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穆长春说。
动态 | 经济日报:莫让区块链技术成为“炒股炒币”的噱头:10月31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莫让区块链技术成为“炒股炒币”的噱头》。文章指出,要让区块链技术行稳致远更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这项技术,沉下心来发展研究这项技术。需要指出地是,是技术就会有缺陷,是软件就会有漏洞。发展区块链技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它的安全性如何保障?为了让区块链技术更加可信,“智能合约”做出“不得修改”的规则,这是一把双刃剑,这造成了区块链一旦出现错误就不能“打补丁”修复。[2019/10/31]
不少人会觉得,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支付宝都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相似,因此将形成竞争关系。
经济日报:区块链想要释放潜力还需从底层技术上翻过“几座山”:经济日报4月18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区块链,能推开信任的大门吗?》的文章。文章称:去年以来,区块链概念备受资本青睐,并被视为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后的又一个“风口”。相关专家表示,区块链要想真正释放发展潜力,一方面,需要跨越规模化交易背景下可靠与安全、隐私保护及降低成本等底层技术上的“门槛”。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018/4/18]
对此,穆长春表示,微信支付、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不在同一维度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消费者仍可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人民银行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不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穆长春说。
此外,数字人民币使用“双离线技术”,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网络也能顺利使用,这将使其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未来,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纸钞、硬币之间的兑换也将是免费的,为激励消费者使用,还可能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社会效率和福利最大化,因此人民银行将建立免费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且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服务费。
“这样有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为了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应参考现行现钞安排,划拨一定费用,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穆长春说。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陆续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新区等四地试水,今后还将大面积推广。在此过程中,纸钞不会消失,而是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