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时,DeFi低迷陷入滞胀,NFT再度进入到新的瓶颈期。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断增长的用户和资金接下来要去哪儿?
“一款产品,不到一年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80万、协议收入超过传统手游头部《王者荣耀》,并且这些成绩在是在该游戏还未上架到各大appstore的结果”,Axie接过了NBATopShot以及CryptoPunk的话语权,成为新的现象级项目。
“GameFi”和“P2E”这两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讨论中,两者被市场寄予极大的厚望。据DappRadar统计,仅半年时间,链游应用的使用者增长了一百多倍,GameFi日活跃钱包数涨幅700%,融资市场中GameFi吸走了数十亿美金的资金,是上一年的十几倍之多。
从量变到质变,P2E的核心还是在“挖矿”
很难想象,几年前,还是以简单直接菠菜玩法主要特征的链游,能够长成今天的样子,并且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一度拉高了链上的GasFee价格水平,谁能想到在去年夏天链游还在忍受DeFi带来的高额手续费以及链上拥堵,时至今日自己居然成为拉高GasFee的重要推手。
以AxieInfinity为代表的Play-to-Earn模式是引发质变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对于游戏来说,从PlaytoWin到PlaytoEarn,传统游戏的定义和法则已经不适用于这个领域。而另一方面,从叙事逻辑上来讲,GameFi到底是Play加上Earn,就目前来说还是在Earn上加了Play,显然是后者,从目的上来讲,前者定义的GameFi是没有存在的合理性的。因此GameFi最核心的本质,是一种POWDeFi的挖矿行为,但和传统挖矿行为相比,GameFi不仅仅是多了Play,这背后是平衡Play、Earn两者关系下复杂的经济模型设计、经济模型和游戏规则的融合、NFT的引入、NFT的DeFi场景等等。
DeFi是GameFi的内核,NFT是去中心化的必备手段,游戏是GameFi的外壳。
公会成就了Axie,但目前也只是摆脱了“刀耕火种”
在加密经济领域,没有用户规模和增长,即使产品再好也没有价值可言。
在这场热潮中我们可以发现,游戏公会是GameFi近半年来快速崛起的重要推手。拿AxieInfinity举例,这款游戏2018年就已经发布了,但是指数级增长是这几个月才有的事情。而这种用户增长才是Axie共识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
但早期用户增长和中后期增长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操作和流程需要一定的用户教育成本和知识门槛,在没有明确的压倒性的收益情况下,很难吸引到人。而在中期,游戏热度会拉高后续进入者的资金门槛,就像Axie里,玩家需要花费上千美金的成本才能在游戏里走出第一步。这两种情形就很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个体用户效率不高且行为极其零散,积极性不高。而巨鲸拿走了大部分收益,严重制约了游戏自身的规模化扩张。
菲律宾游戏公会YGG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聚集了一大批因疫情而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公会组织的社区经理负责对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把公会持有的SLP、Axie宠物以及AXS借给这些人,然后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用户分成。
YGG重新制定了Axie的利益分配,让收益分配的路径更加分散和广泛,能够辐射更多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Axie由量变走向质变。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YGG仍然是一个过渡性的产物,它将远古链游时代,简单粗糙的个体“刀耕火种”,转变为有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度的生产活动,但也还是初级的“传统手工合作社”。
未来GameFi乃至SocialFi的新项目会越来越多,类似YGG的游戏公会会被大批量复制,专业性的打金机构也会逐渐衍生出来。市场FOMO情绪会快速吃掉初期所有合适的用户,从蓝海到红海几乎就是一夜之间的事。目前像YGG这样公会拓展用户包括发展用户的效率还是太低,一旦市场开始向大规模竞争发展,很容易就会被颠覆。此外如果短时间有限的适格用户被消耗完,那么其很难快速形成新的增长点。
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当前游戏公会模式在收益效率以及投入成本上的局限,某一款游戏的红利期过后,用户投入产出比就会出现严重的衰减。并且这种简单的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对于用户资产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Pacific:GameFi的进一步拓展需要一场“工业革命”
此前我们多次说过,去中心化应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在成本和体验上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尽管现有游戏公会大大优化了,人们参与GameFi的路径,但是这仍需要一定的成本,用户快速参与的效率仍旧不够高,并且能够辐射的群体也不够广,YGG到现在也只达到了三万多人的规模,和动辄上百万的传统游戏应用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游戏公会模式下,PlaytoEarn的下一步在哪里?Pacific给到了一新的解决思路。即全球首个GameFi资产托管矿池。简单理解来说,Pacific把GameFi所有涉及到的设备、技术、流程、管理、专业人员等都整合到一起,给想参与的玩家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资产托管平台,或者可以说是游戏托管的平台。持有加密资产的用户可以将GameFi资产托管在Pacific平台上,由平台来代替用户完成游戏里的固定任务获取收益,或者按照约定的比例直接获得固定的收益。
根据其官方资料显示,Pacific为GameFi潜在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宽容的参与路径,除了原本的玩家之外,对于没有时间或者投资倾向更大的用户也设定了相应的入口。
首先是轻度玩家,用户可以在Pacific以去中心化托管的方式存放GameFi资产,平台方代替用户去完成游戏里的收益任务,然后按清算周期,选择回收资产并且获取所产生的收益。
其次是偏投资倾向的用户,Pacific根据当前的行情自动计算预期的收益回报,用户也不需要去购买GameFi专用的资产,只需要质押USDT这类主流资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回报。
对于用户来说,这件事的价值在于:
资深玩家:可以减少单个游戏上投入的时间,灵活地选择或者调整参与的游戏策略,减少因此产生的机会成本。
观望者: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如何才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也不用学习游戏里的复杂的操作流程,用户可以快速地参与或者去体验一个游戏。
投资者:对于此类用户更多地是帮助用户提升资金效率,在有限的精力下,最大化地获得较为明确的回报,并且减少了用户在GasFee等交易摩擦上的不必要损失。并且相比于传统的个人操作,Pacific拥有更专业的策略,更大的规模化效益,而且是全天候的运行,避免了人本身的局限性,将效率最大化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托管过程是去中心化的,用户可以在链上查看所有记录和数据,安全性和透明度上更优于传统的参与模式。
目前Pacific是已知的Axie最大的海外托管矿池,并且这个矿池的规模以及支持的游戏还在快速地增长。
而对于优质但早期的GameFi的项目以及开发者来说,Pacific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速度,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其实前面提到的用户类型不局限于个体用户,对于公会或者独立社区也可以藉由这个平台参与到游戏中,因此Pacific背后的势能,可以帮助优质的早期项目快速完成冷启动,并且为游戏提供充分的活跃度保障。
GameFi之外,以NFT为核心的元宇宙业务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Pacific本身是一个能够横跨多链的聚合性NFT平台,那么作为GameFi内重要的工具和资产,NFT在Pacific内拥有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首先,Pacific有一个业内首创的众筹模式–INO,即在项目众筹或者空投的过程中,每一个白名单资格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NFT,用户可以购买或者转让这些代表资格和权益的NFT卡牌,可以理解是“可交易、可增值、可定向的coinlist账户”,然后空投和众筹的收益会定向给到相应的NFT权益卡持有者。相比于一般的IDO模式,市场中的长尾项目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金支持。
除了Pacific自有的NFT交易流转平台,平台还允许项目方建立自己的NFTDEX,用户在游戏内获得的NFT可以在这些DEX内进行交易拍卖。GameFi项目方自身发行的NFT也可以借助Pacific上的流动性和流量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在Pacific上GameFi内所涉及的NFT拥有完整的生产、交易、流转场景和通路,形成了一个健康的流动性闭环。这个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断为整个GameFi的生态提供价值支撑,进而反哺用户、项目以及社区。
并且在NFT交易这个层面,Pacific的多链、跨链属性,使其能够支持的资产类型更加丰富,流动性上更加充分,且借助波卡目前的多链网络,Pacific在手续费和网络性能上拥有更大的优势,项目和用户在参与的体验上也更加自由,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触达多个公链生态的资产以及游戏。
未来,Pacific还将推出GameFi资产借贷、流动性质押以及NFT类型资产的流行性质押等一系列衍生性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GameFi以及NFT资产的场景,优化资金效率。
在元宇宙的发展框架下,无论是GameFi、SocialFi或者是其他XFi的创新、发展和探索,都是对元宇宙挖矿这一底层逻辑的丰富和拓宽。其所覆盖的人群和场景会越来越丰富,想要达到当前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效率和门槛始终是一个核心机会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Pacific在这个领域内进行了一次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上的“工业革命”,这是比GameFi浪潮或者NFT浪潮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ChainNews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本文来源于非小号媒体平台:
WebX实验室
现已在非小号资讯平台发布50篇作品,
非小号开放平台欢迎币圈作者入驻
入驻指南:
/apply_guide/
本文网址:
/news/10488294.html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非小号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
比特币进入牛市交叉点,BTC反弹迫在眉睫?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