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以太坊升级合并的相关问题
一、ETH合并升级面临的困难与进展
实际上ETH早在2017年就开始提起转PoS了,但是屡遭延期,难度在哪?其实ETH的合并升级提出时间更早,在白皮书里已经明确提到要转PoS,然而实际的过程比较漫长,直到2020年的10月或者11月,以太坊的路线图变更,明确说要转PoS
2020年12月启动了信标链,最近这个事情到尾声了,最乐观的时间可能会在8月,而我个人保守估计最有可能还是10月-12月。很多媒体说以太坊推迟了,我觉得一部分媒体自己预期的时间没到,便觉得拖延了。
难度在哪?
我的观点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事情的难度是在变化的。我们把2015到2017、2018这段时间的以太坊定义为早期以太坊,那个时候以太坊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
一是整个网络应用少,想做的东西很多,而团队资金有限;
万事达卡在英国新的测试平台上试行代币化银行存款:金色财经报道,万事达卡正在建立一个测试平台,被称为多重代币网络(MTN),它将首先探索代币化的银行存款,并将于今年夏天在英国以测试模式推出。
万事达卡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主管Raj Dhamodharan说,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正被邀请参与,MTN倡议将在适当的时候转向拥抱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和受监管的稳定币。[2023/6/29 22:06:54]
二是ETH链有实际价值的应用少,没有发挥什么价值;
三则是研究需要时间和工程投入,
而早期开发团队还有成员离开现象发生。这些困难使得早期开发进度慢。近一两年来说,虽然生态好了、基金会有钱了、人才更多了,但是现在的链上应用很多、链上资产价值可能有上千亿美元,一旦在升级合并过程中有什么失误,会造成比早期严重数百倍、数千倍的后果。因此开发团队会更加谨慎地推动ETH合并升级,这也是2020年10月时他们调整路线图的原因,那一次调整路线图把要做的事情简化了,变成了一个更可执行的方案。
澳大利亚央行利用万事达卡和其他银行来测试CBDC用例:金色财经报道,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透露了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将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测试阶段为数字美元eAUD开发用例。澳大利亚央行于当地时间周四上午宣布,这些项目将研究从线下支付到债券结算再到证券交易等各种用例。澳洲联储助理行长BradJone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试点项目的参与者包括范围广泛的行业代表,从“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到大型金融机构”。
澳大利亚央行希望在2023年年中之前完成其去年8月启动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试点。该试点项目合作伙伴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ANZ)、万事达卡、Monoova、澳大利亚债券交易所、DigiCash、联邦银行等。[2023/3/2 12:37:45]
具体来说技术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难处:关键是怎么去协调这么大的信息化网络的沟通。包括不同的开发团队、不同的客户端要彼此协调,同时还有一些生态伙伴,比如说钱包、节点服务商、交易所等需要比较通畅的沟通渠道,否则网络可能没问题,但是网络接口可能会冲突。因此需要充分的测试,以及公众预期的管理,这些都是比较难的地方,也是最近团队花精力在做的事情。
声音 | 万事达卡高管声援Libra 称该项目有着“良好的意图”:Mastercard Labs研发部门负责人Ken Moore在一场以概念支付技术为主题的活动上表示,Facebook新推出的数字货币Libra有着“良好的意图”,希望消除围绕加密货币的一些挑战。 Moore称:“Libra和Calibra上试图消除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中看到的一些挑战。他们试图消除波动性,试图保护消费者,试图适应监管环境。因此我们认为其意图是好的,我们正努力进一步支持该项目。但与此同时,仍有巨大的挑战尚待解决,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据悉,万事达卡为Libra协会创始成员之一。(Techerati)[2019/8/30]
二:ETH转PoS后的质押服务
毕竟矿工也是一个大的利益群体,PoW会不会分叉出来一个新的链?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是以太坊一直在强调一个正统性的问题。如果从矿工角度来看如果在合并之后还按照PoW挖矿,到底是谁在分叉呢?这就是到底谁是以太坊正统的问题。
数据:已有超1.5%的以太坊供应参与ETH 2.0质押:根据Glassnode最新的“Week On-Chain”报告,质押在以太坊信标链上的ETH已接近180万枚。根据ETH 2.0 Launchpad的数据,截至发稿时为1794210 ETH(最新数据显示,该数字已达到1,799,106 ETH)。这相当于当前流通供应量的1.57%,按当前价格计算略低于11亿美元。此前消息,V神发推称,ETH2.0存款合约进度已达342%。(BeInCrypto)[2020/12/22 16:07:23]
这是一个价值层面或者说在对价值认定上的分歧,就不展开讨论了。
回到这个问题上,分叉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哪怕只有一台机器在按照原来网络执行共识,他也是一个分叉。
但是如果只一台机器,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我们更多应该看是不是会产生一个比较有影响的,造成哪怕至少是像ETC这样影响的分叉的出现。回到2020年10月份那个时间点,我个人从基金会对外的说法,
声音 | 慢雾分析: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和“圣彼得堡”硬分叉成功:据慢雾实时监测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和“圣彼得堡”硬分叉成功。目前通过 Geth 和 Parity 节点观察到在区块高度 7280000 之后出块稳定,说明以太坊硬分叉已经成功,中间由于最后五分钟用户访问量过大导致 Etherscan 和 ethdevops 网站无法访问,说明大家还是很关注本次以太坊升级的。同时慢雾也提醒大家不要过于激动,分叉是成功了,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目前都是不确定的,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关注。[2019/3/1]
以及之前的一些交流来看,当时他们还是很担心分叉风险的。但是在去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导致一些反对的声音觉得以太坊社区不值得他们参与就离开了。这些声音离开之后,剩下大部分矿工就只是赚钱,所以分叉风险不太会发生。从最近的显卡价格也能看出来,市场预期已经提前能兑现了。
再一个呢,难度炸弹确实会给分叉造成一些干扰。虽然可能只改几行代码就可以修改掉,但是像前面说的,A可能有A的版本,B有B的版本,如果每个人都想分叉一个自己版本的客户端,其实挺难协商出一个共识,这样就比较难聚集出一个反对的力量,
这就是难度炸弹现在存在的意义之一。综上,我觉得分叉出一个会有影响力的新链的可能性非常小。
Layer2、分片及公链的发展
如果Layer2做大了,会不会出现由Layer2转分片像现在由PoW转PoS一样,也需要一定的阵痛或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转过去?或者说Layer2做大了、做得很好,会不会后面分片的研发就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甚至可能有新的方案出来?
目前Rollup能解决的问题和以太坊解决的问题是相似的,可以在上边写应用,可以发交易,这些应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在现在这个阶段,用户数上去之后,Rollup手续费也会随之提高,现在的Arbitrum网络将来也挺贵。
第二个问题就是,Rollup同样也会面临着MEV的问题,包括Layer2活性的问题。如果链上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负责打包上链的节点,这些节点被攻击或者网络出问题,它的活性也会受问题,活性受问题是很大的攻击,比如说5分钟、10分钟不能提交交易上链,可能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抵押品可能就没有了。所以Layer2他面临的问题是会一样的,只是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反过来说分片肯定是以太坊长期来说要做的。
Layer2有一个什么好处呢?
就是试错成本会低一些,每个Layer2有自己不同的实现方案,不管是语言、设计,还是共识协议,还是经济设计,都可以做不同的尝试,以太坊反过来也会有一些借鉴。另外现在的Layer2我个人判断泡沫化比较严重,每一家估值都比较高
原有公链的发展,借力打力,那么离开以后会不会变成一个脱离以太坊独立发展的一个自由的链呢?
Polygon跟Layer2稍微有点区别,因为Polygon本身就是一条链,只是和以太坊之间有桥接,像比如说Arbitrum或者是zkSyncLink这样的Layer2目前来说还不能完整的是一条链。Layer2以后有没有可能会离开,首先链这个东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考虑安全性,要构建用户,要和很多不同的生态组件集成:钱包、浏览器,网络服务商、安全服务商等,是一个非常难以构建的东西。但是Layer2又不得不这么做,这不是一个经济的考虑,因为在经济上,脱离以太坊其实是有一种对抗的感觉。但是从安全性上我觉得他必须要做好这个准备,因为一旦以太坊自身出现了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他可能会对Layer2上造成一些打击。举个例子,如果以太坊出现一个非常长的重组,破坏了很多Layer2的安全定价的基础,上边很多交易都要回转,会造成很多巨大的影响。所以Layer2必须做好这些准备,但是我认为短期内他们不会主动的试图逃离以太坊链独立发展。
现阶段如果看Web3的话,底层角度看,哪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是隐私,包括我最近看W3C也出了一个隐私的实践原则,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这是第一点。因为像以太坊其实大部分人数据都是裸奔的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安全性的风险,大家可能现在没有意识到,比如说ENS是你的名字,甚至是电话号码,他又买了很贵的东西,我真的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一个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隐私接下来一定是大家会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成熟方案的时间会比较长。
第二个是个人身份DID。每个人进入这个网络得有个身份,可以和不同的网络进行交互。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但是到底是一个协议,还是一个产品,还是怎么样,不是很确定,相关做这一块的团队也是比较多的。
除此之外就是零知识证明,可能和刚才说的隐私会有一些交集。零知识证明技术本身可以在很多地方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叫赛道。零知识证明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它在学术上的进展、工程上的进展,都是飞速的。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技术是在大概十年前,那个时候它基本上是不可用的,但是当有了区块链之后,零知识证明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所以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之内,保持对它的关注都是很有用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咨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再看转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