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升级结束后,流动性质押协议的兢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也因此衍生出基于LSD的聚合协议,其中致力于打造LSD流动性分配的平台Agility,不仅原生代币AGI出现暴涨,自上海升级后其TVL更是出现指数级增长,引起市场投资人关注。随着上海上升级结束后,流动性质押协议的兢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当前锁仓量已超19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DeFi协议板块,仅次于DEX板块。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质押,流动性流向LSD。这种增加的流动性将为流动性质押、流动性供应和其他DeFi策略提供更多机会,使整个加密生态系统更加稳健和高效。
CardLab和eSignus合作开发新型生物识别加密智能卡钱包:CardLab和eSignus合作开发一个加密货币硬件钱包解决方案,采用智能卡的形式,以利用指纹卡的生物安全性。来自FPC的FPC1321 T形指纹传感器提供指纹授权,RFID干扰器防止无线黑客攻击,并且卡扣开关允许卡在不使用时关闭。该卡还可以与任何主机设备无线通信,并且可以包括双动态磁条。CardLab向该卡提供非接触式NFC和蓝牙连接,eSignus称该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生产。(Biometric Update)[2020/3/12]
LSD聚合协议Agility锁仓量暴增
分析 | TokenInsight:TI指数大涨近10%,BTC多头上升22.5%:据TokenInsight数据显示,反映区块链行业整体表现的TI指数北京时间12月29日8时报373.18点,较昨日同期上涨32.5点,涨幅为9.54%。此外,在TokenInsight密切关注的28个细分行业中,24小时内涨幅最高的为通用平台行业,涨幅为16.31%;24小时内跌幅最高的为锚定与储备行业,跌幅为0.2%。
另据监测显示,BTC全球交易额较前日上升20.5%,全球期货多空比为1.24,多头较前日上升22.5%。BCtrend分析师Jeffrey认为,BTC 前100地址持仓比缓慢上升,虽市场总体流量仍在萎缩,但筑底周期已在进行。[2018/12/29]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基于LSD的聚合协议逐渐崭露头角,其中致力于打造LSD流动性分配的平台Agility,不仅原生代币AGI暴涨,自上海升级后其TVL更是呈现指数级增长,引起市场投资人关注。
声音 | TokenInsight:绝大多数相对成熟的支付通证年通胀率在10%以下:TokenInsight 近期对支付通证研究分析发现,在市值前 10 的支付通证中,多数通证的供应量增速逐年放缓,直至趋于最大供应量;绝大多数通证的年通胀率在10%以下(如 BTC、BCH、LTC、XMR、DASH 的预期年通胀率分别为 4%、4%、9%、6%、9%),所有项目未来的预期通胀率会逐渐趋近于零。
TokenInsight 认为,此类项目的经济模型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前期通胀率相对较高可以有效吸引社区参与者,有利于生态的快速形成。而后期阶段保持相对较低的通胀率,则有利于维持社区的稳定。
注:支付通证的代表为BTC,BCH等。[2018/10/24]
根据DeFiLlama数据显示,Agility在过去24小时,有价值1.1亿美元的资金流入,TVL增长近100%至4.46亿美元,持续创下新高、成为近期增长最快速的协议之一。
另据Nansen数据,Agility仅一周便有价值2.76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质押池中,其中stETH以占比52%排名第一,WETH则以42%排名第二。
与此同时,AGI的代币也呈现暴涨,近一周已上涨逾445%,至截稿前,暂报0.959%。
Agility为何能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究竟Agility为何能持续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根据官网数据显示,Agility正在进行早期FairLaunch活动,于4月10日开启为期21天的预挖矿活动,其高额的年化报酬可能是其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Agility?
Agility是一个以太坊上的DeFi协议,旨在为LSD持有者解锁流动性,同时为其他与LSD相关的协议提供深度流动性。而与大多聚合协议不一样的是,透过在平台上质押LSD,Agility将允许用户铸造超额抵押稳定币aUSD,用户可使用此稳定币进行杠杆、对冲等一系列交易。
简单来说,当用户在平台上存入ETH或LSD相关币种时,将获得aETH或aLSD作为取款凭证,而获得凭证后用户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直接持有aLSD以获得相应的LSD收益。将aLSD用于LSD流动性分发,向选定的金库提供LSD流动性,并获取更高额的收益。抵押aLSD来铸造aUSD,以进行交易或对冲,包括永续合约、收益交换等。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关注公众号:币然之路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