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加密市场又开始人心惶惶。
交投情绪也非常差,首先是,NFT市场貌似崩溃了,麻吉大哥亏麻退圈,周杰伦的粉丝也到处维权,特朗普第二波才抢购结束就破发,猴子的地板价也击穿了48ETH。
我看很多KOL在推特上哭天喊地,甚至有人断言再也回不到2021年的顶峰了,因为NFT的文化已经死了。2021年,NFT市场是纯粹的快乐、兴奋和欢笑,以及社区归属感所带来的愉悦,而今天已经变成了,贪婪,不诚实和欺诈。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NFT市场和2年以前的加密市场一样,还是机构杠杆太大了,通俗的来说,就是泡沫太大了,然而,天道循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再加上整个世界金融处于紧缩周期,当比特币经过疯狂挤泡沫,也吸引本就不多的流动性回流,这就会导致NFT市场雪上加霜。
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NFT市场的泡沫清算才刚刚开始,屯货多的,还能跑的,我是建议先跑,比如48E的猴子,我依然觉得贵,跌到10E以下,我估计会考虑抄底,所以,对NFT市场而言,死亡螺旋只是刚刚开始。
当然,加密市场也不好过,这两天比特币开始回调,自上周五以来,比特币下跌超过10%,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货币以太坊在此期间下跌了8%。
研究Cryptoquant上的数据,矿工流出指数和矿工销售指数都同步增加,同时矿工储备也快速减少,这说明这两天,大部分抛压来自于矿工的甩卖。
不过大家也没必要恐慌,按照目前的成本测算,矿工的生产成本在2.7万美金左右,因此这一线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撑区域。
另外一个好的迹象,TradingView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主导率在第一季度从42%上升至48%,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突破这个水平。
这意味着,比特币在整个加密市场中所占份额处于停滞状态,接下来市场的风格可能会进行切换,极有可能是比特币搭台,山寨币唱戏。
此外,还有一个让大家都觉得比较乐观点的,就是比特币的减半周期和200日均线,在过去三个减半周期中,比特币的价格都在减半前的217到315天之间,跌破200天移动平均线(MA)。根据这个规律,可以预期BTC的价格将在6月至8月的某个时候跌破200天均线,随着比特币跌破200日均线,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可靠底部。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日子注定还是一段艰难的岁月,流动性脆弱,经济周期低迷,加密行业也会处于一个猥琐发育的低迷周期。
要获得长期的利润,我们只能把眼光放长远,接下来,我们再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以太坊的下一步,也就是EIP-4844“坎昆升级”,它是下一个大型硬分叉,旨在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充性问题。对比Visa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而以太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低两位数的交易量。网路需要解决可用性问题的根源: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问题通过rollup链,比如Arb,Op得到了缓解。遗憾的是,rollup只是一种临时解决方案,仍然过于昂贵和缓慢。这不是rollup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底层L-1链的设计架构。最快的rollup仍然需要提交大量资料才能在L-1链上建立共识,而L-1链缺乏自由储存资料的空间。此外,它给节点带来了下载这些资料的沉重负担,据估计,rollup的交易费用中有95%仅用于释出资料成本。
这就引出了EIP-4844,旨在提高使用rollup的速度和成本,你可以理解为rollup的加速器,因此,理论上,坎昆升级之后,才能更大程度释放Arb,Op的潜力,也就是时候,哪个时候才是炒作它们的良机。
此外,以太坊近期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创新是分散式验证节点技术(DVT)的兴起,这是以太坊基金会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研究领域。
如今运营以太坊节点在技术上是一项繁重的单独冒险,需要运营商单独持有32个ETH。节点运营商可以减轻负担,并选择通过Coinbase或Lido进行质押,但这些替代方案需要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出关键的权衡。
DVT试图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情况下简化节点验证。它是通过一种独立的“小队质押”来实现的。一群朋友可以共同持有不同数量的ETH并执行一个节点,而不是单独持有32个ETH。这是通过多方计算实现的,它允许一组个人共享一个私钥,并一起执行一个“分散式验证节点”。
DVT通过减少个人或小型DAO作为以太坊验证者参与的财务障碍,分散了单独质押的成本。这可能会大大降低目前在Lido和中心化交易所积累的ETH质押的市场集中度。
而这个赛道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SSV这个品种。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以太坊升级应该就是从年头贯穿到年尾的炒作主线,也是市场最大的焦点,从这个角度,比较稳妥的财富密码,还是要从他们当中挖掘。
如果忽略当下的日间杂波,我们要反过来想,很多时候,市场套住的不是我们的币,而是我们的眼光。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关注公众号:币然之路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