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第一原理-ODAILY_区块链:ERC20

本文来自:NEST爱好者作者:九章天问

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世界,想象一下:一个完整的价值网络,不依赖于任何个体,不舍昼夜,合约、AI和众生都能频繁的互动,价值在他们之间流转,不仅没有中间人,甚至连操作都不需要,它们自动到达该去的地方,只需要你敲一行代码。“在互联网上,我甚至不知道对面是一条狗”变成了,“在区块链上,原来首富是一个AI”“我们约定的事情,五百年后一定发生”,这是一个怎样的神奇的世界?如果这不能代表进步,还有什么可以?

但去中心化的世界,建设起来不容易,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因为中心化的思想,如影随形,总是干扰你对去中心化的认知。需要找到一些标准,就像判断金子的成色一样判断一个事物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的。按照经济学的表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差异,在于是否包含某种个人或组织的代理风险,风险的意思就是一旦这些个人或者组织不按照委托者的意思行动,委托者就可能遭受损失。在去中心化流程里,只有对机制和代码的信任,没有对一个具体的个人或组织的依赖,这一特点给了我们启发,并提出了去中心化第一原理:

灵踪安全已审计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UbtSwap:据官方消息,灵踪安全近期审计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UbtSwap。被审计合约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方通证的发行、燃烧挖矿、对用户分级收取转账手续费、保护币价的“征税”机制等功能。详细细节请参看灵踪安全官网发布的审计报告。[2021/7/15 0:53:50]

在完成价值交换的整个流程里,只要有一个环节是中心化的,则整个流程就是中心化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很强大,直接可以检验市面上一切自称为去中心化项目的成色:他们到底有没有自己宣称的那样去中心化。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从一个个项目里,找出他们任何一个环节的“中心化”——哪怕只是有上传、下载而不能修改的权力,也是中心化的,因为你可以拒绝履约。

去中心化数据库服务平台Bluzelle推出“Bluzelle NFT系列”:据官方消息,去中心化数据库服务平台Bluzelle推出“Bluzelle NFT系列”,将通过简单任务分发给社区。[2021/3/12 18:39:19]

用第一原理去要求当前的去中心化世界,似乎有点过于“残酷”,能不能稍微降低一点标准,根据程度高低,对去中心化进行分类呢?在这里,我们借鉴有效市场,提出了几种去中心化的标准:

强去中心化:即每个环节都没有任何中心化的代理风险,完全符合第一原理,比如基于POW或者POS机制实现的公链,在链上写成的不依赖于链下事实的资产,比如一种NETH的ERC20,它的生成方式是,往合约中打1个ETH,就生成一个NETH,往合约中打1个NETH又能得到一个ETH,合约开源且没有任何管理权限,这样的资产,本身和ETH同源,其价值也不依赖于任何线下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相比之下,OMG,HT等资产一定要依赖于项目团队去“捕获”价值,他们虽然用区块链写成,但也不是去中心化的。

7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达43.2亿美元,较6月增长了174%:7月份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从6月份的15.2亿美元增至43.2亿美元,较6月增长了174%。41%的交易量来自Uniswap。(coindesk)[2020/8/2]

半强去中心化:考虑到绝大部分资产,其价值确认这一步可能都包含中心化风险,因此我们降低强去中心化的标准,不考虑价值确认这一步,只考虑资产在链上的交互。各种DAPP或者应用都强调在链上去中心化的提供价值或服务,那么半强去中心化是指这些链上服务的整个流程里,不再包含中心化的风险。比如ERC20当成一个服务本身的话,它是半强去中心化的;比如完全开源的NEST借贷合约,就是半强去中心化的。总之,半强去中心化和强去中心化,唯一的差异就是价值交换的整个流程里,唯独价值来源存在中心化风险,而其他环节则完全去中心化。有个通俗说法,即只有上链这一步有中心化风险,一旦上链后,就完全去中心化,因此半强去中心化保存了上链这一步的中心化风险,但没有增加额外的中心化风险。

Dfinity向外部开发商开放平台并推出TikTok的去中心化竞争对手:金色财经报道,去中心化云计算创业公司Dfinity宣布其“互联网计算机”现已向第三方开发人员开放。该公司在新闻稿中表示,该平台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的“独立数据中心网络”上运行,使开发人员和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构建和启动自己的应用程序和项目。Dfinity将其产品描述为“cloud3.0”,声称是一个可扩展的去中心化网络,比工作量证明共识更有效。此外,Dfinity还推出了TikTok的去中心化竞争对手,即一项名为CanCan的新服务。新闻稿称,CanCan强调了互联网计算机的“简单性”,因为其是用不到1000行代码构建的,而Facebook则用了6200万行代码。[2020/7/1]

弱去中心化:是指无论价值来源是否去中心化,但是在完成价值交换的整个过程中,存在某个环节通过投票、多签、分散式节点来实现的,称之为弱去中心化。弱去中心化不是在半强去中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弱化,而是说即使你用的原生资产是ETH,但在价值交换这个环节里,有了投票、多签、分散式节点等解决方案,也是弱去中心化的,因此弱去中心化强调的是链上交互过程中的某种半中心化风险。当然如果上链过程也有这一类操作,也是弱去中心化,比如Chainlink,用了各种分散式节点来提供价格,本身就是弱去中心化的,因为那种分散式存在作弊的可能。

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不管你看起来是多么高深的智能合约开发,或者用了所谓的区块和链,只要存在对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心化控制,就是中心化的,不要随便宣传为去中心化,比如Makerdao,以及宣称能冻结用户资产的bZx,以及各种私链,甚至大部分节点都在自己手上却对外宣称分布式的DPOS公链。这些只能说是区块链或者智能合约应用,不是去中心化系统,因为他们的创造者可以对链上资产或者链上重要变量进行人为控制,当然,为了这个控制不那么赤裸裸,一般会宣称自己用了多签或者分散式节点安排,这些如果不能进行开放、开源、无审核加入,都是无法自证的,因此归为中心化而不是弱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第一原理是如此重要且简单,但行业却没有人认真去提炼和呼吁大家以此作为判断标准,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项目方进行着各种中心化的操作,以及一些所谓的现实主义者采取了折中态度,对项目的去中心化成色不闻不问,也不进行分类与标准化,这对行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消耗。

实际上,在所有的区块链创新中,真正有着颠覆性思想的,是去中心化,这不仅仅是中本聪解决双花问题的奇思妙想,也是对一种全新技术网络的生存设定,使得纯粹的技术创造具备了自我演化的“生命”,这一方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却轻易地走向了折中主义,这是遇到困难的懒汉思维,和行业乱象下的投机思想,是需要警惕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4:1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