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再现信任危机,区块链能否成为合格“后勤兵”?-ODAILY_区块链:BCH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下的武汉见证了这八个字的重量。

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爆发后快速肆虐,大规模的感染让全国医疗物资告急,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形势更为严峻。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此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来援,全国民众心系武汉,一时间,各类医疗物资及善款的捐赠如雨后春笋般从各地汇往武汉。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防疫物资想要到达有需要的医护人员手上却是困难重重。近日,负责捐赠物资接收及调配的湖北省红十字会、武汉市红十字会被公众质疑倒卖物资、分配捐赠物资不公、领导公然违规领口罩,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

这场风波看似是红十字会面临的公关危机,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背后影射的实则是公益事业现如今面临的信任危机。

公益事业现难题,区块链雪中送炭

长期以来,公益项目都存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造假等问题。如何让捐赠者信任、建立公信力一直是公益慈善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Digital Asset将联合法国巴黎银行、德勤和高盛等启动隐私互操作网络Canton Network:5月9日消息,金融科技公司Digital Asset将启动一个支持隐私的可互操作区块链网络Canton Network,旨在为机构客户提供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据悉,Canton Network的其他参与者包括法国巴黎银行(BNP)、德勤、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全球市场(CBOE)、高盛、Broadridge、标普全球和微软等公司。[2023/5/9 14:52:06]

前有“郭美美事件”,后有“鄂A0260W车牌事件”,红十字会不止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究其背后原因,在于三个“不”,即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

首先,传统公益机构管理效率低,善款先进入公益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统一操作处理,多层级繁琐的操作流程同样导致了过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其次,传统公益机构的缺乏必要监管与审计,信息不公开。外部监管上,多数媒体“报喜不报忧”,暴露实质问题的少之又少,内部监管上,公益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运行缺乏内部管理;

第三,传统公益机构运作不够透明,善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并非人人皆可查阅,项目方可以轻松违规挪用款项,甚至进行项目数据造假。

近年,也有很多相关从业人员一直试图把公益专业化,从专门的机构、职业的公益人到严谨的财务制度等等。追根究底,公益让人不信任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

公益的信息透明度决定了中国公益的发展速度和高度,而信息披露所需的人工核对成本,也成为掣肘公益机构和平台提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区块链的出现恰恰如雪中送炭,填补了这一项技术空缺。

公益上链,打破“三不”症结

“红十字会不靠谱,能不能把公益搞到区块链上,实现全国监督和点对点捐赠?”针对武汉红十字会事件,许多科技人士有此一问。

当前,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点似乎为公益慈善领域的“三不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将公益项目的相关信息将分布在网络各个节点上。而想要同时篡改整个网络上51%以上的节点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想要通过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牟利的可能。

其次,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特点,可以将公益项目的信息进行全网公开,公众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及追溯。不仅可以查询到款项捐助者、接收者,操作流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也都可以点对点查询和追溯到。

再次,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特点,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只要设定了相关条件和要求后,凭借智能合约便可以自动进行项目运作了。整个过程将不再需要人工干预,并受所有项目参与者的监督。

最后,利用区块链的信息可追溯特点,可以有效监督捐赠物资的分发和配送。将物资始发地、走向、滞留地等分发情况进行链上实时记账,数据多点存储,物流及使用过程公开透明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溯源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在我国食品安全、商品防伪等多个场景中被广泛使用。旺链科技运用的区块链技术采用联盟链节点,可以将商品原材料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商品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利用区块链防篡改的属性,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正品追溯。我们也期待,经此一“疫”,未来区块链的溯源价值能够在公益事业物资监管上得到更有效运用。

除上述外,公益组织之间还可以搭建公益的联盟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选择将机构的全部账本或部分账本上传区块链,确保账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以期获得社会和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此前,有媒体发文称,区块链在公益场景的应用不仅能够追踪善款和物资去向,还有助于建立各方信用关系。对于现实公益中存在的一些通过伪造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等取捐助的假受助人,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设置身份认证信息系统校验受助人真实身份,并设立惩罚机制,以此保证信息的不可篡改,提高作假代价。

由此可见,在区块链的助力下,公益机构主体界定不清晰、财务不透明、管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将迎刃而解,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公益的信任难题,真正实现让捐赠者的“每一包方便面都可以公示”,进一步提升公益慈善的社会影响力。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区块链行业内从业人员认同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上的应用可行性,众多区块链行业外的“大佬”同样表示认可。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认为,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激励机制、组织机制,才是真正意义的公共救助模式。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大缓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信息不畅、协作低效等问题,新冠疫情结束后,区块链商务必然崛起,将成为第三个十年的主流业务模式。

现阶段,链上公益虽然已有落地方案,距离成熟还相对较远,从构想到实践再到大规模落地,还有一段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区块链企业对“区块链+公益”的积极探索,为公益事业的未来带来了想象力。

疫情当前,医护人员等一众“逆行者”以性命相托,防疫物资更应全力以赴,如果人性贪婪不可信,那不妨让技术来做一个合格的“后勤兵”。

未来,旺链科技将会更加细致地打磨产品,深耕区块链每一个研究方向,在区块链技术领域下,让公益事业更加公开透明化,缓解公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危机,助力公益行业进一步发展,真正让公益深入人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31ms0-3:7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