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支付巨头Visa提交的一项专利申请——主要针对“中央银行用例”提出了一种“数字法定货币”专利申请,使用区块链技术在集中式计算机上创建数字资产。
该专利申请书最初由Visa在2019年11月提交。Visa将采用以太坊作为其区块链技术网络,专利公开了中央实体计算机接受发行数字资产请求的技术以及操作流程。
数据:2022年比特币矿工向交易所发送总计约5.7万枚BTC,其中1.85万枚发送至币安: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分析公司 Glassnode 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比特币矿工一直在向加密货币交易所转移 BTC,2022 年迄今总计已向交易所发送了约 5.7 万枚 BTC,其中 1.85 万枚发送至币安,1.25 万枚发送至 Coinbase。不过链上数据显示,尽管今年比特币矿工“集体投降”,但不意味着他们一直在出售所有 BTC,自 11 月中旬出现短暂抛售后,当前抛售趋势正在稳步下降。此外,尽管比特币价格下跌,但比特币全网算力目前正在回升至 11 月中旬创下的年度高点,BTC.com预计下一次网络难度调整将上涨4.31% 至 35.72 T。(cryptoslate)[2022/12/19 21:53:14]
该中央实体计算机可生成与实体货币面额相对应的数字资产,并将之链接到实物货币的序列号上,在生成数字资产后中央实体计算机会进一步将数字资产记录在区块链上。此外,中央实体计算机还可以将实物货币从法定货币系统的流通渠道中删除。
PlanB:相信比特币价格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1月22日消息,分析师PlanB发推称,自己在2016年以400美元的价格购买第一枚BTC;而在2019年3月发布S2F模型的时候,BTC价格已经达到4000美元。2022年1月BTC跌破40000美元,很多人会为此担心,但PlanB相信BTC价格仍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增长。[2022/1/22 9:05:48]
在专利申请书中,Visa认为:数字资产系统比法定货币系统更有优势。首先,数字资产汇款可以比常规法定货币汇款更快;其次,基于数字资产本身就在区块链上发行,而区块链是不可变的交易记录,因此用户对这类数字资产将会更加信任。
声音 | ShapeShift CEO:约2-5%的美国人用过比特币 当比例超过10%时才真正开始大规模采用:针对大规模采用加密货币的意义,ShapeShift首席执行官Erik Voorhees表示,大规模采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用例来指定。作为价值储存的大规模采用不同于作为支付方式的大规模采用,不同于智能合约或NFT等的大规模采用。虽然我们还没有大规模采用这些类别中的任何一种,但我们肯定至少有几个已经超越了“大众意识”的范畴。至少在美国,大多数人听说过比特币,粗略估计,大约有2-5%的美国人使用过比特币。当这一比例超过10%时,大规模采用才真正开始。[2019/9/10]
同时,尽管数字资产系统具有上述优势,但是数字资产通常都不像法定货币一样受到监管,且数字资产的流通需要一定的电子设备硬件,而目前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口没有电子设备,因此将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系统完全转换为数字资产系统并不现实。
由此,Visa创建了“序列号机制”。“序列号机制”即为数字资产与实物货币的序列号相关联,可以使用实物货币的序列号来对数字资产进行追踪。
这使得监管部门可以对数字资产的数量和价值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序列号的设定还可以避免数字资产网络二次发行同一笔实物货币。
为了避免汇率波动,数字法定货币可以保持与法定货币汇率挂钩。Visa认为,该项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支付系统。
其实,Visa是第一批加入Libra的会员,后来因为监管等问题退出。但Visa一直没有放弃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努力。2020年初,Visa以53亿美元收购了金融科技公司Plaid,以期为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5月12日,Visa还获得了一种脱令牌系统的专利,该系统可以赎回以令牌格式锁定的资产。
当然,Visa提交了此专利申请,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打算开发数字法定货币系统。然而,这确实表明了现有的电子支付公司,不仅在旧有系统中做得非常出色,而且现在也正在探索货币领域的创新。
在摩根大通年度科技大会的问答环节中,Visa首席执行官AlfredF.Kelly承认数字资产是对其现有支付系统的补充,而不是竞争对手。在谈及公司在数字资产和稳定币方面的总体战略时,AlfredF.Kelly表示,法币支持的数字资产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有潜力的新兴支付技术。“我们实际上认为,数字资产可以作为支付生态系统的补充,而不是任何替代品或负面的东西。”
目前,Visa在全球可以处理160种不同的货币,没有理由不把数字资产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Visa的此项专利可能也能适用于其他中央银行数字资产,例如英镑,日元和欧元,并由此实现世界范围的货币数字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