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全新的应用技术,“区块链”这一概念从2015年初诞生之始,便面临着“如何落地”的困惑。当“去中心化应用”与“区块链游戏”先后出现,很多人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是“区块链游戏”。事实,或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将“程序运行数据上链”作为一个应用是否实现“去中心化”的标准,那么,第一类实现去中心化的应用,可能是多节点运营、所谓“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尽管这个应用只在区块链行业内部传播,而且圈内的人也不怎么使用它。但不管怎么说,作为第一类与区块链结合的具体应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注定会在区块链的历史上奠定自己的特殊地位,留下自己独有的发展轨迹。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和其他所有的新兴技术与应用一样,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发展路线,也就是“技术炒作曲线”。而它现在,刚刚从幻灭期的最低点爬出来,朝着复苏期稳定移动着。
无数技术都遵循这条“技术炒作曲线”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这一细分领域也不例外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就将兑现上一篇文章《骂着中心化交易平台,还不得不用!去中心化的为什么还不行?》末尾对读者的承诺,以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发展史为主线,介绍目前几种主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发展情况及其业务模式。01触发与膨胀:比特股的幻灭
我们曾经提过,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进行宣传时,项目方最爱说的一件事就是“中心化交易平台不安全”之类的话,这在现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我的资产放在OK火币ZB这类交易平台,怎么就不安全了?所以,对“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必要性的质疑”在业内也一直在发酵。老实说,在资产保管方面,大家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也就是乘着最近两年大牛市的东风,才能赚这么多钱去招聘一大堆网络安全专家,来让自己的资产安防固若金汤。而在此之前的几年,它们实际上十分落魄,还一度被上面那根“技术炒作曲线”的发布方Garter公司给打入了“幻灭期”的深渊,连融资都成问题。所以说,很多资金匮乏的中小交易平台,其实非常容易被黑客们旷日持久的全方位网络攻击攻破。在当时,你的数字资产存在交易平台的热钱包,可不像现在这么让人安心,那种感觉就像是把资产放在黑客炮火纷飞的交锋前线一样,保不准一炮轰过来,你的资产就灰飞烟灭了。在人们对中心化交易平台铺天盖地的抱怨声中,世界上第一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比特股于2015年横空出世了。从它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它最初的定位,是想要全面替代中心化交易平台。对很多人来说,中心化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可以快速进行交易的“跨链”钱包。所以,在当时的比特股看来,这些中心化交易平台具有的功能,比特股都要有:高扩展性的处理系统、可以任意“跨链”的资产交易,各种优点全部都要具备,一个都不少。
比特股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实现了“高并发”和“跨链”这两个特点。其中,前者由大家耳熟能详的DPoS共识机制来实现,但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后者:比特股作为一条独立的智能合约型公链,它是怎么允许比特币、以太坊等其他公链的资产在其之上进行自动化的流转,并进行跨链交易的?要知道,即便是在几年后的今天,“跨链”技术都堪称“行业难题”。答案是,你在比特股上所交易的“ETH”,根本就不是真正的ETH,而是一个代表着ETH的、基于比特股公链的Token。最要命的是,这个Token还不是像年初那种寄宿在ETH钱包里的EOS一样,由ETH或比特股官方发行背书,而是由一些私人承兑商发行的白条。具体来看,在比特股上进行交易的大致步骤如下:1.ETH→“A.ETH”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你想要在比特股交易平台上用ETH去换取EOS。但是,ETH根本没法在比特股公链上自由流通,那怎么办?你必须把它换成一个基于BTS的代币,就好像你出国旅游,CNY纸币有时候无法在当地流通,必须换成当地货币才能使用一样。但是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在用CNY换外币时,是可以找正规的银行,换取正规的真币的,而你在比特股上换取基于BTS的“ETH”时,你只能找到一家可信度未知的承兑商A,把自己的ETH汇给他们,从他们那换取对应数量的BTS版ETH——也就是“A.ETH”。而这个“A.ETH”,它就是一张由承兑商A自己发行的白条。如果有一天,A跑路或者不干了,而你手里还捏着这个“A.ETH”,那这个白条就作废了,只能当做“古董”来供后世瞻仰。这样的“承兑商”,在区块链领域一般叫做“网关服务商”。在传统金融领域,“网关”一般是指银行金融网络与公共互联网之间的接口;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网关”则是指用户的现金与去中心化交易公链Token之间的兑换机构。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在比特股中,“A.ETH”一般是指“由A机构发行的、代表ETH的Token”,这种Token只能拿到A机构去兑换成为ETH。2.“A.ETH”→“B.EOS”→EOS抛开上面各种假设,现在你已拿到这个“A.ETH”,然后你去市场上换取EOS,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里是比特股公链,在它之上并没有什么EOS,有的只是基于BTS、由N多个像A一样的网关服务商发行的“B.EOS”“C.EOS”“D.EOS”“E.EOS”等各种EOS支票。假设你用手里的“A.ETH”,按照汇率换取了相应数量的“B.EOS”,然后呢?你还要拿着这个名为“B.EOS”的白条,去B网关商那里去兑换真正的EOS,然后再把这个EOS转移到自己的钱包里,对了,你还得祈祷在这期间B网关商不会倒闭或出事,否则你这个白条就只能当“古董”了……
声音 | 陈伟星:没有更换四波律师 ,李笑来律师一律否认其集资事实:针对今日李笑来称“关于诽谤案陈伟星已经换了四拨律师”一事。陈伟星发布微博申明称: 李笑来又开始在微博忽悠粉丝韭菜了,说我在法庭无法雄辩和换四波律师,特申明下:
1.我方没有换四波律师,负责案件的一直是我们公司合作多年的两家律所的两位律师;
2.我去体验了一次庭审,我在现场时,我就是雄辩焦点,李笑来压根一次不敢去;
3.庭审时李笑来律师一律否认了他集资的事实,所有项目发ico集资,李笑来律师说都和李笑来无关,所以我说他在极力推卸责任;
4.我方部分观点是:
首先,我一开始并未指名李笑来,只是借助事件和案例,来揭露利用区块链行的李笑来们,而非特指;
其次,在我们争论之前,关于李笑来是子的文章,百度几十万链接,几十亿次搜索,好像超过80%,差不多在知乎超过95%,我们相关争论并未增加其臭名,所以很难说“造成伤害”;
第三,李笑来是知名网红,并且有多次集资经历,牵涉了上万人公众利益,理应以开放心态接受质疑,而非混淆视听,甚至企图利用公权力来掩饰其行为本质。
我方期待法院公正判决,虽然判决结果对我个人没有太大意义。我方化了几十万打官司,目的是,绝不赔付李笑来方要求的1元钱赔礼道歉。[2019/6/9]
在比特股上用BTC去交易ETH的大致流程毫无疑问,这样复杂的流程和极高的安全风险,光讲起来都让听者痛苦不堪,具体操作起来更是苦不堪言,足以让高并发性的石墨烯技术黯然失色。毕竟,若你在熟悉界面登陆、充币、提币的过程中花了半个小时,那在撮合成交过程中省的一两分钟信息上链时间又算什么呢?可以说,这种不友好的客户端体验,成为了普通用户使用比特股最大的阻碍,由此产生的交易深度不够等流动性问题,就更不用提了。在这方面,去年曾经发生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去年年初,BTCC、火币、OK这三大中心化交易平台在政府的要求之下,一度停止了BTC的提币。上述中心化交易平台的交易额一时骤减,忙乱之中,比特股在巴比特上发布的一则广告成为了用户们的救星。于是,人们纷纷涌向了无需进行KYC的比特股。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自由乌托邦之时,他们被眼前展开的页面所震惊。
如你所见,比特股的客户端界面,还停留在几年前的Web水平,如同机械电路板一般复杂。而且,比特股本身并没有一个广泛应用的移动端App,这直接要了无数投资者的命。要知道,他们已经被中心化交易平台App的傻瓜式界面惯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还有动力跟你去玩这探险游戏。当时,很多投资者们一边登陆比特股,一边吐槽复杂的登录界面和操作流程,最后索性放弃。而随着三大交易平台提币业务的逐渐恢复,比特股也失去了最后一次反杀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可能性,至此正式告别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02口碑跌落:节节败退的以德
比特股对中心化交易平台挑战的失败,使得“去中心化交易”这一主题概念一时陷入低潮。在经过短暂的消沉之后,一些冷静下来的从业者也开始重振旗鼓,尝试在准确的定位之上,稳步发展这个垂直行业。而这个尝试的第一步,则是先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摒弃掉“伪跨链”的模式。毕竟,这种由中心化网关进行资产托管的方法,一方面,操作太过麻烦;另一方面,安全风险系数也相当高。事实上,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比特股这种所谓的“去中心化交易”,虽然不是中心化交易平台“左手换右手”那样的来回倒,但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在这个网络上进行交易的人,归根结底,其实并非普通的C端用户,而是那几家大的B端网关服务商。他们手里捏着用户的大笔资产,然后让自己发行的代币在交易平台公链上流通。最关键的是,像比特股这样的自由主义社区,并没有对这些网关服务商做KYC。从这点来讲,这些中心化网关服务商的可靠性,没准还不如有具体公司注册地址的中心化企业,毕竟后者多少还有个重资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总之,正如上面所描述的,不管是操作麻烦也好,还是危险系数大也罢,这种“伪跨链”的交易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比特股时代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项目都有一个特点:短时间内,基本都不再琢磨“跨链”的事情,转而只在以太坊公链上老老实实地去开发针对ERC-20代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在以太坊公链上搭建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其实没那么难,难的是怎么把体验做得比较好。举个例子:很多人对年初跑路的以德估计还有印象,虽然它和以太坊一样都姓“以”,但绝非很多人望文生义所理解的“以太坊官方背景”,它其实就是由一个程序员开发出来的个人项目。你没看错,虽然具体的运营客服什么的可能会雇用些职员,但整个项目的开发、代码的撰写,只有一个人。这样的产品,虽然说勉强可以用,但是体验极差。各种狗血的细节就不说了,只提一个比较共性的特点:充币、挂单、成交、提币等一系列操作,全都要上链收费。如果说比特股的DPoS高性能使得用户一度忽视了这个弱点的话,那么以太坊公链的PoW机制就彻底把这个弱点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不夸张地说,除却那部分想收一些小众币种的人会来以德交易,一般的投资者是根本不愿意来以德进行交易的。界面复杂、体验卡慢、被盗、分叉、跑路……你能想到的负面新闻,几乎全都集中在了这个漏洞百出的项目上。
动态 | 李笑来或将退出得到:李笑来今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录音事件,评论区网友评论称“退出得到吧 不配为师”,李笑来回复“好!”。[2018/7/6]
随着以德在2017年下半年被盗,又在2018年上半年跑路,这个项目也彻底破产,沦为了行业典型反面教材。而其他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项目方,在目睹了以德的悲剧之后,也纷纷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踩上以德之前蹚过的各种雷。其中一个共性就是:像以德这种被称作“链上订单簿”的运营模式,从此被彻底摒弃。而“链下订单簿”模式,最终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标配。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名叫“0x”的技术协议。03触底反弹:0x的生态大布局
0x是一个诞生于2017年初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项目,它的启动时机相对来说是比较巧妙的:一方面,它赶在了其他大部分竞品的前面,占据了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它出现的时候,比特股和以德的各种弱点已经暴露无遗,让它足以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并对此予以改进。虽然“跨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资产安保方面已经不再采用比特股的中心化网关和以德那种要求用户导入私钥的高危模式。其“链下订单簿”的模式,让当时的人们眼前一亮。这一特点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被各路媒体吹捧到现在。需要指出一点:对于0x,现在很多文章始终是把它的“链下订单簿”模式称为是其最大特点。但是,个人认为,“链下订单簿”在去年还能作为亮点说一说,但到了今年,这一模式几乎已经成为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标配,实在是没什么可吹捧的。对0x而言,他们自然也明白“好汉不提当年勇”的道理。于是,0x转而开始探索新的核心竞争力,即0x的强生态。具体来说,就是0x方面跟众多的DApp项目方达成了协议:这些DApp内部将会新添一个基于0x的交易平台功能,从而改善自己应用的体验,由此吸引更多的日活用户;而0x方面则借由这些DApp引流来的用户,增加自己的交易深度和流动性。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0x的这一步举措,其重要性实际上并不弱于早先的“链下订单簿”。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想要进行数字资产的交易时,一般都需要经历三个步骤:1.登录交易平台;2.挂单;3.坐等别人摘单成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项目方,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交易效率”方面,也就是第2个步骤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谓是绞尽脑汁。前面提到的“链下订单簿”模式,就是项目方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成果。
而在第3个步骤“成交”上,很多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其实更多地是抱以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我们产品体验好,成交速度快,费用低,用户就都会跑来用了。”殊不知交易深度也是决定成交速度的重要因素。而0x与各种区块链应用合作,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引入DApp的用户流量,以增厚交易深度,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至于第1点,那就更不用赘述了,前文曾经提到过,比特股为什么错失了反杀三大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机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客户端对用户实在是太不友好,既要保存比特股公链钱包私钥,又要寻找网关服务商,交易界面还复杂得跟电脑主板一样。相比之下,以德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儿,但也是相当麻烦。这样一来,用户连“登录”这个操作的第一步都不愿意迈出,又何谈在你的系统上面进行挂单交易呢?所以,0x协议将自己的功能嫁接到各路区块链应用,对于项目本身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这大大地降低了自家产品使用的门槛。对于交易者来说,他们不用非得登陆交易平台的客户端才能交易,而是在各种DApp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去直接开展相关的资产买卖业务。
早期比特币投资者李笑来:不要让”区块链恐慌“影响了你的生活:原新东方名师比特币早期投资人李笑来,发文提及春节这些天,区块链世界没消停过哪怕一分钟,四处响惊雷,提及了兴奋入场者的句子“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了。曾被媒体称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文章称自己11年恰如其分的机会冲进比特币世界。他指出春节期间夹杂骄傲和谦虚的“学习”,其实关系着焦虑和恐慌,文章指出,普通人不必担心错过,并强调了早在13年车库区块链活动分享时的一句话:人生除了投资还有生活,当然,生活更重要。(36氪)[2018/2/22]
04绝境突围:后来者们的反击
很少有人注意到,0x协议的生态布局,使得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这个领域悄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项目方的竞争,由技术团队的比拼,已经蔓延至营销团队的比拼。如果你的营销团队足够给力,帮助你的项目与市场上主流的区块链应用达成合作协议,那你将会占据市场上绝大多数DApp的入口,从而为你带来N多的流量和交易深度,最终在上表中的“登录”和“成交”这两个环节带来无尽的优势。作为一个起步较早、代码更新又特别频繁的项目,0x的产品相对比较完善成熟,已经抢走了市场上不少合作伙伴。而在社交媒体上,0x的关注者也要高出其他竞品几倍、甚至十几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其他项目来说,他们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落后局面,如果硬去跟0x这样的先行者争夺DApp的流量,基本上没有太大优势。
0x协议的代码更新极快一直位列加密货币项目前几名但是,0x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撮合机制比较普通。虽然未来存在改进的可能性,但就目前而言,它就是那种比较简单的引入中介进行点对点撮合的模式,严格来说并不出彩。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有意反超0x协议的项目来说,他们现在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技术上寻找突破口,最终借此在营销上吸引更多生态合作伙伴,进而实现逆袭。为了实现这一点,那些有志反超的项目方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给大家举几个目前市场上的例子:●我们首先来看“登录”环节,相信不少朋友还记得去年年底那个用“六级分销”方式在短短几天内刷屏全币圈的公链Mixin,这个公链目前正在做的一个应用项目,正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跟其他竞品相比,Mixin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其钱包私钥只有六位。据项目方声称,Mixin钱包的私钥,是被打碎后分布式存储在Mixin网络上的,而用户只需要设置“手机号+六位密码”,就可以启用这一大长串私钥。如果这个方法是可靠的,那Mixin及其交易平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登录流程,甚至会引发一场席卷钱包、交易平台,甚至是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大变革。当然,这个技术究竟是不是如Mixin项目方所说的那样可靠,只能等待时间的检验了。
●其次,在“挂单”环节,尽管很多项目方开始采取“链下订单簿”的模式。但严格来讲,它只是缓解,而非彻底改变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需要花费用户更多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情况,尤其是像以太坊这样的低TPS公链,一旦交易量超载,照样会拥堵,导致交易速度变慢。所以,现在一些项目方开始尝试基于像EOS这样高扩展性且免手续费的底层公链,去开发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这样的话,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提升交易平台在“挂单”环节的体验。比如说新近出现的Newdex,就是业内首个基于EOS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最后,在“交易深度”环节,就值得意会了。比如说去年年底刷屏的DEW,可能是上线后数字货币玩家少,交易深度不够,在开了数字货币和股市、外汇等传统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交易对后,为缓解用户少“插针”的严峻现象,憋了口气上了永续合约,这可以说是十分机智了。
BlockFi管理层自10月以来没有撤回任何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BlockFi的一名律师周一告诉新泽西州法院,破产的加密货币贷方BlockFi的高管自10月以来没有撤回锁定在该平台上的任何加密货币,并将其与破产的加密货币贷方Celsius进行了对比。在加密货币交易所FTX暴跌后不久,BlockFi于2022年11月下旬申请破产。Kirkland&Elli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BlockFi代表Joshua Sussberg在其第11章破产程序的第二次听证会上说,该公司计划在1月11日提交其资产和负债以及财务报表(SOFA),BlockFi后来通过其Twitter账户确认了这一点。
Sussberg在介绍中说,该公司还计划在1月30日的听证会上请求法院批准投标程序。Sussberg还指出,管理团队的五名成员提取了约1500万美元,其中包括首席执行官Zac Prince的约600万美元,这些被归类为“诉讼和解金”或通过高管支付的税款。BlockFi管理团队的任何成员在2022年10月14日之后都没有从平台中提取任何加密货币,并且在2022年8月17日之后的任何时候,没有任何成员提取的价值超过0.2个比特币。[2023/1/10 11:03:22]
将交易对延伸至传统金融衍生品市场,是DEW最得意的特色之一。DEW官网的大型Logo下列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此特色。
而也正是在“交易深度”这一环节上,出现了被普遍认为可能会是0x协议最强劲的两大对手,即由Vitalik站台的Kyber和币圈老人王东创建的路印协议,以至于这三个项目被人们频繁拿出来比较。这让不少人都忘了,0x才是当前生态最为强大的先行者。05进击的快闪店:Kyber的做市商军团
我们先来看Kyber项目。相信有些朋友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市场上,很多不像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区块链项目,经常也被归到这一类中。比如说很多人熟悉的“嫩模币”OMG,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就是一个被称作“区块链支付宝”的支付主题项目,然而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它竟然也带有“去中心化交易”的功能。
“我堂堂的区块链支付宝,怎么就成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去中心化交易”开始疯狂攀亲戚了?事实上,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公链——只要能够植入点儿“智能合约”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太坊。相信很多人都参加过爱西欧,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把包括ETH这样的主流币打到项目方的地址上,而ETH到账的瞬间,由于项目方智能合约的设置,你这个转账的地址,将会自动按照相关比例收到来自项目方的新代币。问题来了:以太坊上的爱西欧,算不算是一个缩小版的“交易平台”?答案是:算的。爱西欧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次ETH与新代币的“币币交易”过程。而这样的情景,我们时刻都在经历,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在中心化交易平台中,我们与机器人做市商进行“币币交易”,而当时在以太坊上,我们也是在与拥有大量项目代币的项目方,也就是一个“准做市商”进行“币币交易”。现在,很多人认为以太坊是第一个配备了智能合约功能的底层公链,但事实并非如此。比特币在解决双重支付问题时,其内部就设置了简单的智能合约功能,而比特股实际上也是内置智能合约的,否则怎么自动撮合交易?事实上,以太坊之所以被贴上“复活智能合约”的标签,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以太坊所支持的智能合约实现了图灵完备。相比之下,比特币的智能合约脚本相对简单;比特股的智能合约在运用上也有颇多限制,并不能自定义。而只有以太坊是第一个将智能合约实现图灵完备的底层公链。“做市商”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标的的买卖价格,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从而保证市场的流动性。
美参议员呼吁银行监管机构调查银行与加密公司的关系:金色财经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 Tina Smith 致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代理主席 Martin Gruenberg 和 OCC 代理审计长 Michael Hsu,呼吁银行监管机构审查银行与加密公司的关系。
信件中写道,虽然迄今为止银行系统并未受到最新加密货币崩盘的影响,但 FTX 的崩溃表明,加密货币可能比监管机构意识到的更多地融入银行系统。Elizabeth Warren、Tina Smith 要求各监管机构在 2022 年 12 月 21 日之前回应。[2022/12/9 21:32:11]
圈内最早提出”智能合约“概念的项目之一未来币,本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从这点来看,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包括以太坊在内,所有具备一定“智能合约功能”的底层公链,它在爱西欧的时候,其实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但由于它的交易品种非常有限,而且交易时间也很短,就导致以太坊这种原生的“自动发币”功能,在很多人心中,还不具备“交易平台”的资格。我们要搞清一件事情:广大投资者心中的“交易平台”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一个数字货币交易的“市场”。而“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你任何时候去那里,都能买到多样化的商品,就好像线上的淘宝和线下的百货商场一样。而像爱西欧那样只卖一种商品,且到了硬顶就撤摊,顶多算是个快闪店。去年这个时候的以太坊,就是一个快闪店的大集合。这样的交易平台,难道是一个合理的模式吗?你见过谁家过日子是靠去快闪店买吃买喝度日的?哪个交易平台是靠刷新项目爱西欧撑量的?基本没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项目方,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也就是像把快闪店升级为超市一样,鼓励那些有能力在以太坊公链上爱西欧的团队扩展交易品种、延长交易时间,最终升级成为真正的做市商。这其实就是由Vitalik所支持的Kyber项目的基本原理,即项目方想要通过代币奖励的方式,来鼓励更多的人在以太坊网络上成为做市商,去跟投资者们交易。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当做市商即挖矿”,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投资者交易的深度以及交易平台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单子成交的效率,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
imToken钱包内置的货币兑换功能“闪兑”,其实就是一个基于Kyber协议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而它之所以将这个功能称之为“闪兑”,本质上也是出于对Kyber做市商机制效率的信任。
在价格上,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假设某天某日,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打得只剩下两三家做市商,那他们会不会坐地起价?答案是不会。因为在Kyber这样的做市商模式中,价格并非是由人来制定,而是由项目方内嵌的智能合约,根据协议中代币的储备量、需求量等一系列因素,用算法计算出来的。这就是Kyber为了避免因做市商集中而导致的单边市场价格而采取的措施。在这方面,相信有个例子大家很熟悉。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年中资产被盗的那个Bancor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它其实走的就是跟Kyber一样的做市商路线。而在Bancor交易平台中,各类资产的定价就是通过一项名为“Bancor算法”的技术来自动算出来的。但严格来说,“Bancor算法”在区块链行业被大众所熟知,实际上还是在EOS的内存定价机制中。BM对它稍加改造后,这个价格算法被用来给EOS内存自动定价。所以说,像Kyber和Bancor这种采取“算法自动定价”的方式,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检验。毕竟,现在网上对Kyber资产交易定价的微词,其实也不少。
互联网上关于Kyber交易价格的口水贴06Token版瑞波?路印协议预示的可能未来
讲完了Kyber,我们再来看0x协议目前所面对的第二个强敌:路印协议。说到路印协议的原理,有一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这个项目的发起者王东,是区块链行业一名低调资深的实力派,这位大神被媒体抓去当做热点来报道的时候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下面这一次:
王东2月如你所见,王东在朋友圈调侃了瑞波币。按理说,这都比较正常,跟传统行业追求的“和气生财”不同,现在圈内简直堪称大学生辩论会,唇舌战,刀光剑影。但是,问题在于:路印协议的王牌亮点,跟瑞波币的王牌亮点相似程度很高。这就有点儿意思了。那么,路印协议和瑞波币究竟在哪个王牌亮点上重合了呢?答案是环路撮合协议。我们先来看瑞波网络。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很多配置了智能合约功能的底层公链,其实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瑞波网络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主要关注各国法定货币的去中心化交易。而它的交易方式,也跟上面的比特股一样,通过网关服务商把法币换成基于XRP公链的Token,然后开始寻找交易对。比如说,我想用CNY换取USD,那就要先从网关服务商A那里换得能流通于瑞波网络上的“A.CNY”,去寻找另外一个“X.USD”。
在瑞波网络上用CNY去交易USD的大致流程,跟比特股很像但问题在于,跟比特股上面汇聚了众多决策随意性比较大的C端投资者不同,瑞波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决策非常谨慎的商业银行,这就使得它成为了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而相关的交易对也空前难找。在上面那个例子中,你用CNY换USD还好点儿,两者毕竟都是主流货币。但如果你想用一个小国的X币换取另一个小国的Y币,这怎么换?市场上持有Y的人本来就小众,对你手里的X币感兴趣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个单子挂出去,大概率会无人问津。在这样的情况下,瑞波网络方面结合团队此前的创业经验,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路径发现算法”。Y的持币者们不想摘你的单,对不对?那他总对美元感兴趣吧?好,那在瑞波网络上先去寻找X:USD的交易对,美元的持币地址这么多,总能换得到想要X币的吧?然后再用USD:Y的交易对去搞到Y币,从而完成了一个X→USD→Y的“迂回交易”。当然,如果USD的持币地址不够,那就再通过其他方法,比如说X→JPY→Y、X→EUR→Y、X→JPY→EUR→Y……总之,只要开启了这种“路径发现算法”,X和Y之间最终都能通过其他中间货币配到对的。这就跟“六度分离”理论一样,只要你愿意折腾,总能有一条关系链让你认识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而这其实就是目前路印协议的最大特点之一。虽然在它的话术体系中,“路径发现算法”变成了“环路撮合协议”,但除了主要服务对象从法定货币变成了数字货币之外,两者之间的原理其实差距不大。比如说你想用FCT去换取GBI。这两个都是比较小众的币种,那这个交易对,估计你找上个一年半载都未必找得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路印就会给你提供一条FCT→ETH→GBI的路径。这样一来,你拿到了GBI,中间商拿到了想要的FCT,你的对家拿到了ETH,这相当于达成了三对交易,可以说是十分高效了。
事实上,在不严谨的语境下,你甚至可以把路印理解为“瑞波+0x”,而这也是业内更看好路印的一个重要理由。就连路印项目方自己,也在公开采访中表示:路印的“多元环路撮合”与0x的“二元P2P撮合”相比,更具优势。那问题来了:现在几乎全地球的人都知道,“环路撮合”更有利于增加去中心化交易的流动性,难道0x就不知道吗?那既然知道了,为什么0x还要在“直接撮合”这一棵树上吊死呢?毕竟,就目前来看,像0x这样的“直接撮合”,其实和路印协议这样的“环路撮合”之间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技术界限。既然路印可以借鉴0x的“链下订单簿”,那0x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路印的“环路撮合”?个人认为,很有可能。事实上,岂止是0x与路印之间,未来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之间,都是非常有可能发生这种事的。你Newdex不是基于EOS公链吗?我路印明天就研发一个基于EOS的协议来抢你生意。你DEW把传统金融交易深度引进来?我0x明天就接入更多的市场,你信不信?在一个开源的数字世界,上面这种情况,恐怕真的就是一件分分钟会发生的事,而不仅仅是一种想象。这样一来,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这个行业,未来可能会像今年三大中心化交易平台BHO一样,互相模仿,最后使得彼此的特点高度同质化。你推平台币?我也做。你做公链?我跟进。你搞投票?我模仿。到最后,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大家的业务都特别相似,而对其他二三线项目来说,已经很难再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弯道超车了。因为你出什么,人家头部玩家就学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已经走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从过去技术团队在研发领域的单方面死磕,逐渐转型为“技术研发+技术营销”两条腿走路的时代。可以这么说,除非是像Mixin这种对自己“私钥碎片化”以及“跨链”技术有高度信心的团队,还敢在那一声不吭地闭门造车。否则,对于那些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来说,你必须一边更新代码,加强性能;一边去拜访客户,争夺生态。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市场上高流量的区块链应用都被瓜分完毕之后,现在二三线中心化交易平台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某些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明天。0x、Kyber、路印现有的下游B端用户情况如下图,它们是DEX领域的BHO吗?
关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系列文章,到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类落地应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这个领域多少还是带有一点儿早期从业者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它牵扯到了太多的细分领域,这使得它的起步比其他细分领域更早,但落地却可能会比其他行业更晚。因为这项工作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数据的分布式加密存储,更在于解构一类高度垄断行业话语权的中心化机构。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没有其他项目赚钱,但仍有不少人为了去中心化交易这件事情而前赴后继地努力着,在他们看来,一个致力于“多中心化”的行业,也需要有一个分布式的行业环境。毕竟,“财富自由”这个词之所以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不仅仅是由于“财富”,更是因为后面那两个字:“自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