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提到这样的问题,比特币可以不按个来算,能够继续分割,分割到一聪,这样看比特币2100万的上限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是0.00000001个BTC,0.00000001个比特币通常也被称为1聪。聪是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在这下面就不能再继续分割了。所以如果从能不能被无限分割来说,比特币也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被分割。如果我们以聪来衡量比特币,它的上限仍然是固定的。其次,当我们说稀有时,更多的是指比特币是不是有通缩的效应。对通缩我们可以把比特币和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人民币来对比进行理解。大概在1986年,大米是0.16元一斤,猪肉是1元一斤;而现在大米是将近3元一斤,猪肉是将近30元一斤。时间过去了30年,这两样消费品的物价上涨了将近20到30倍。现在我们基本很少见到一毛钱的纸币或硬币了。这就是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并且使用的面额越来越大。而比特币就恰恰相反,曾经1万枚比特币能够买2块比萨,而现在0.001枚比特币就可以买2块比萨了。十年过去了,如果以比萨来衡量,比特币升值了1000万倍。现在转账1枚比特币以上的都算大额交易,转账10枚到100枚比特币的算是巨款了。这就是通货收缩,比特币越来越值钱,并且使用的面额越来越小。而真正有可能动摇比特币稀缺性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改变比特币发行2100万枚的这个上限。今年早些时候曾经传出消息,说比特币核心的团队成员放话,希望改变比特币2100万枚的发行上限,这则消息一出来便在整个社区和业界造成了轰动,足见对2100万枚这个上限的任何动摇对比特币而言影响有多么大。不过很快,这则消息被比特币核心团队否认了。那么比特币2100万枚的上限有没有可能被改动呢?在技术上这是完全可能的,仅仅就是修改比特币的源代码而已,但是在实际上,我认为要进行这个改变,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对2100万枚的这个上限进行改动不仅仅是代码层面的改动,更重要的还要得到矿工,社区及整个业界的认同。一定要各方都达成共识才有可能真正让这种改变得到大家的认可,否则任何单方面的改动都顶多只是产生比特币的一个分叉而已,而不可能取代人们在脑海中形成的“比特币”那个印象。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如有人修改了比特币的源代码,将2100万的上限提高到4200万。并且代码的修改生效。那么下一步这个改动要真正的执行就必须要矿工支持,愿意在这条改动过的“新比特币”链上挖矿,如果没有矿工愿意在这条新链上挖矿,这个改动是无法生效的。这时就算有矿工愿意在这条新链上挖矿,也一定会有另一批矿工仍然坚持在原链上挖矿,这样比特币就分叉了。曾经的BCH就是这样从比特币分叉出来的。而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尽管BCH分叉了比特币,并且在性能上大大优于比特币,但在地位和价格上丝毫没有动摇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王者地位在大家脑海中形成的牢固的共识和无法撼动的地位。所以在我看来,现在比特币2100万枚的上限是很难被改动的,即便有人想改,也只会形成另一个分叉币而已,而不可能取代现有的比特币。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痛斥Ripple向速汇金支付大额基础设施费用的合作模式:英国《金融时报》对Ripple与速汇金(MoneyGram)大肆炒作其合作伙伴关系成功提出质疑。《金融时报》记者Izabella Kaminska似乎对这样一个事实表示异议,即Ripple公司实际上必须为速汇金使用其软件而付费。速汇金从Ripple获得的资金成为其第四季度财报中最吸引人的细节,仅在第四季度就达到890万美元(加上第三季度共计1130万美元)。在美SEC建议将上述金额计入抵销费用之前,速汇金最初希望将上述金额加到公司季度营收中。Kaminska推测,Ripple可能是向MoneyGram支付费用,以抵消其软件造成的损失。“它们是Ripple支付给速汇金的补贴,以补偿他们使用其系统造成的收入损失吗?或者是某种回扣?或者是示好?”尽管MoneyGram拒绝对Kaminska所说的“某种回扣”发表评论,但Ripple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对此更为直言不讳。Ripple最近与汇款服务公司Azimo签署一项协议,Azimo将使用ODL解决方案进行交易。Azimo首席执行官Richard Ambrose透露,Ripple将向他的公司支付基础设施费用。(U.Today)[2020/2/29]
分析 | 金融时报:仅 10 家加密货币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逾千万美元:据链闻消息,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普华永道和数字资管公司 Elwood 的报告称,150 家加密货币对冲基金中只有 10 家管理的资产逾 1000 万美元。该报告指出,监管机构正在加大对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督力度,在该领域基金往往没有一致的行政管理、董事会监督,以及更为成熟的净资产价值报告。今年 2 月彭博社报道称,众多区块链对冲基金越来越像风险投资机构,随着虚拟货币价格大幅下跌,这些对冲基金开始考虑用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方式在市场上寻找生路。例如,Polychain 最近为 1.75 亿美元的基金募资时,要求资金的锁定期增加到了 7 年。[2019/5/13]
动态 | 金融时报:区块链金融良性发展的“三重标准”: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发展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已近乎成为当前业界的最大共识。而强调监管并非要因噎废食。如何区分劣币、良币,对于投资者、机构与监管方而言或有几个基本的标准。首先,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和可信的风控制度;其次,是否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良性补位;再次,是否对用户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保护,即使是号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企业,也时常因为受到攻击而导致用户权益严重受损。从愿不愿到能不能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隐私安全,考验着科技金融应用的前景,也直接影响着未来金融生态的健康。[2018/12/14]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