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的诞生与运行_DAO:DAOs价格

12月30号20:00,BlockManiaAMA直播第38期继续进行,本期主题为「DAO的诞生与运行」,分享嘉宾为DAOStep发起人、ASResearch合伙人Ruby,分享内容包括公司治理与DAO之间的关系、DAO运行中的挑战与保障以及普通人该如何加入这场社会实验。以下为本期AMA全程回顾请简单介绍一下DAOStep诞生的原因和过程,你对于「增大自组织网络带宽」的理解,以及分析一下「区块链下一程的不确定性」具体有哪些?这就是我们在发刊词里面说的:如果把整个行业时间也用「区块」来计时,那么迄今为止,我们总共也就挖出了两个而已,传说中能带来下一波增量的新「区块」迟迟不来。这也是我们发起DAOstep的初衷,希望在喧嚣的行业中聚集起一群关注区块链最本质的技术和治理的研究和实践的伙伴,一起挖掘行业的第三个区块。这第三个区块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关注的是基于区块链构建的自组织协作网络的治理和底层技术,以及基于此生长出来的资产。所以我们之前研究了广义上自组织的生长方式和治理原则、区块链社区的自组织方式和实践反馈、不同的投票机制和其涉及到的博弈机制和算法等等,并会在这个方向持续探索,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关注DAOstep。关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协作的网络中拓宽信息传输的「带宽」,降低协作中的「真实」信息的记录、验证和传输的成本,促进对信任关系和信息了解都有限的人群之间,用更低的成本推进更大规模的分布式协作。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AO?是否能分享一些典型的DAO的案例?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线下活动中也讨论过很多次,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定义里面的「DAO」,这里面有一些我们之前讨论的过程中大家认为的「DAO」是什么。而在我看来,DAO=ProgrammableOrganization,它是一系列协作和组织契约的集合。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把原本纸面上,需要第三方强制执行的「离散」契约编程在区块链上,变成「连续」的契约,从而演化出了新的组织形态。这个组织最终是「相对封闭」、「决策和资源」更集中,只有几个人的「合伙制」组织;还是拥有一定开放性、但决策相对集中,由一个映射了公司「董事会」的「多签管理人」的法人公司;抑或是决策去中心化程度更高,决策方式更民主的组织,在我看来都无所谓。所以在我这里DAO并不等于民主,事实上我个人也并不是绝对民主的簇拥者。DAO的具体形式和规则是根据每个组织性质和目标演化决定的,但是他们共同点在于组织「契约」的管理成本降低了,组织内责权利分配更分明,各利益相关方加入和退出组织协作也更便利。我现在作为合伙人的ASResearch,本质上就是一个由几个人构成的合伙制研究组织。我们的所有组织和利益分配原则都通过智能合约约定,大家的权益分配契约是建立在区块链上,按照周期连续分配的。所有的决策也都是通过智能合约约定好的规则「多签」决定。这样的组织方式下,我们不需要人事,不需要财务,管理成本极大的降低了。同时,大家也可以在有「部分共识」的前提下,以匹配达到共识的程度,付出相应的成本和风险,推进组织的发展。其他的DAO还包括运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dxdao和necdao,旨在促进以太坊生态发展的MolochDAO,MarketingDAO等等。包括以太坊Parity客户端,Kyber,Synthetix等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也都对外宣布要过度到DAO,来逐渐以DAO的方式组织和运作。DAO与区块链的关系是?您如何看待公司治理和DAO在产权制度和历史进程上的作用?区块链是承载和运行DAO的那一组契约的系统。关于产权,我不是法律背景出身,对于产权制度的了解比较有限。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随着我们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迈进,很多生产资料已经无法用我们之前理解的形态来定义,那它的产权定义也会更困难。比如用户的数据,用户的关注度等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创造其实是来自这些「生产资料」的,但是这些生产资料的产权应该归谁?在原有的「边界分明」的公司框架下,可能会有很多的争议。但是这个问题,现阶段在区块链上面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一个做过1C0的项目,它是个什么样性质的实体?它里面持有的哪些算是「资产」?这些「资产」的「产权」又该归谁所有?是基金会还是所有的tokenholder?这些资产的处置该如何决策?如果挪用或者滥用了又该参考哪些法律条款来保护?这些对我来说都还是未解答的课题。只能说在研究治理机制和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在试图找到更多更本质的理论依据,构建更多工具去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这应该也算是「第三个区块」里面的不确定性之一。在DAOStep分享的一些改制案例中,您认为社区化的最核心的特征是?关于之前DAOStep聚会讨论的一些case,因为涉及到其他项目社区,我个人不方便代表过多分享和评论。但今天我可以和大家聊一些DAOStep做了一些实验,包括我们前一段时间做的DAOfest的活动,和近期发起的MediaDAO,InsightDAO,HackthonDAO这些。这些实验在开始的第一天大家讨论的就是「组织方式和原则」,通俗的讲就是谁负责做什么事情、负责人责任范围是什么,有什么激励、如何给组织做决策,以及这个组织获得的利益如何分配等等。而这些规则,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都会把他们变成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执行的契约。以DAOfest为例,DAOfest上海是一个相对松散和「短命」的社区组织,它一共存在了不超过30天,核心目标就是组织好一场线下的DAO主题的分享活动。参与者包括DAOStep在内有近10个参与方,即使是核心参与者也有包括bitfwd,胖车库,链闻和HiBlock。这个活动和非社区驱动的活动最大的区别是,这是一个没有「负责人「的佛系组织。之前我也做过很多活动,之前的经验中,每次做活动都需要有一台很强的「发动机」,组织协调整个活动的执行筹备。很大的精力放在推动和组织上面。但是这次的DAOfest,我们实现了:完全分布式协作目标一致而且每个人非常自觉高效及时反馈instantfeedback这种协作经历的美妙之处在于,你不需要去刻意推动很多事情。一个想法出来我们很快评估他的可行性并马上尝试,可行的话会立即想办法将它落地,不靠谱的idea也很难得到反馈,高效的协作中是不允许很多ideadebt存在的。这个过程中,社区成为了那个「组织者」和「发动机」。而这一实践可以落实的一大前提就是:分配好责权利,且保证所有协作过程保证公开透明。一场简单的活动里面,责权利的分配可能是一张worksplit的表格和对应的预算激励。在一个更大范围和人群参与的「社区」组织中,则需要更完整的,协作规则和激励相融的治理机制。让每个社区成员可以也愿意按照规则参与到生态中。至于相关的决策机制是民主还是集中还是代议制,可以看每个社区自己的偏好。只要责权利的分配合理,大家都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协作,能保证做决策的人会对决策承担相应的责任,支付相匹配的成本,当然也享有相应的激励就好。您怎么看DeFi?Defi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marketingterm。在Defi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区块链已经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改变,最早最典型的也就是比特币了。更本质的,其实对「Defi」需求的萌芽甚至早于区块链的出现。早在08年金融危机开始,传统资本和金融市场的模式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Defi这个需求就萌芽了。本质上来说是在我们逐步迈向信息时代之后,社会对于交易和资本在空间上的离散性需求和传统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模型高度集中的模式之间的矛盾带来的。但是Defi的出现让这个金融场景的应用更多也更具体了,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在dailyusage中参与到这个使用中来了。昨天我还在和传统金融的朋友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现在一些平台上的美元稳定币的活期理论可以达到6-8%,这是什么概念,给大家看一下一些中资发行人在海外的美元债券的收益率。很多在B~BB区间评级的中资发行人的美元债券的收益率也就在5-8%的区间内,而且这些债券还多是存续期在2-3年之间的。虽然现在两个市场的体量还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可以看到「信用」通过区块链和Defi被用新的方式定价,也看到了「分布式金融」崛起的趋势。而随着分布式金融和更大范围的分布式商业的崛起,这些组织的协作规则和治理问题将成为一个避不开的课题,这也是我们会持续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您自己参与的DAO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和感悟?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挑战?有哪些机制有助于DAO的产生和持续运作?困难还是挺多的,包括怎么让大家理解DAO这个组织方式和理念,怎么跨过区块链本身的门槛参与到协作中来等等,怎么让大家习惯DAO的协作节奏等等。某种角度上来看,DAO的组织方式把大家日常工作中习惯的那个「确定性」拿掉了,虽然在我看来那个我们在公司框架下面协作中认为存在的那个确定性其实并不存在,但这的确需要很深层次的mindset的转变和调整。一个我感觉最有效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协作过程的公开透明,或者是按照之前的讲的,就是保证协作信息在可以低成本的记录和流转。这里介绍一片最近在读的paper,它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在一个分布式协作的网络里面,如何让参与者在连续的交易中,在交易对手表现「诚实」的时候,选择「诚实」作为自己的纳什均衡策略,从而使得分布式交易网络可以整体受益而蓬勃发展。而这个博弈策略可以成立的一个重要交易,就是需要交易的信息在社区中被充分传播。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9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