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治理币热潮之下的冷思考_OMP:Defigram

编者按:本文来自链内参,作者:内参君,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2018年,1CO大火;2019年,IEO盛行;2020年,DeFi治理币开始大热起来。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币不同。治理币的风头无二,利益于今年DeFi的火热。其中最热的当属通过Comp代币启动"借贷即挖矿”的Compound。从6月16日Compound启动治理代币COMP后,短短几天时间Compound总锁仓量已超越此前长期位居榜首的MakerDAO,且项目代币COMP更是从20多美金涨至最新320多美金,超10倍。Compound的COMP代币的大热,也证实了DeFi“流动性挖矿”新潮来临。而作为同样受到市场期待,又有着“通用版uniswap”之称的Balancer也不再沉默。6月24日,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Balancer正式宣布在以太坊部署其治理代币BAL。BAL价格一天从7美元涨到22美元,而其种子轮的价格只有0.6美元。从0.6美元到22美元,这中间涨幅接近40倍,成为DeFi领域市值第二。发行治理代币,已经成为DeFi领域近期的趋势。并且在Compound和Balancer的引领下,众多DeFi项目开始效仿COMP和BAL的做法发行自己的治理代币。就在过去一周内,我们已经看到:DEX协议Curve开始通过多资产奖励激励sBTC池;mStable启动MTA流动性挖矿;Ampleforth发布了Geyser等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UMA将启动一项类似的计划,以激励其合成资产协议中的一系列操作;Kyber将发布其备受期待的Katalyst升级,KNC持有人将能够对治理提案进行投票并获得ETH;NexusMutual为其保险替代协议发起联合抵押……Aave和Uniswap,也在谋划自己的流动性挖矿计划。越来越多的DeFi项目加入到发行治理币的大军中,这其中就难免鱼龙混杂。其实DeFi治理币治理币早在年初就出现了,其中的隐患也早已出现。治理币大火的背后

DeFi治理币的出现,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刺激流动性,二是募集资金。今年以太坊网络空前繁荣,ETH的价格也大涨。因此以太坊的价值和网络上代币化资产的价值飞涨,有效地为DeFi生态系统提供了显着更高的经济带宽和更多的流动性周围,但这些远远不够的,DeFi治理币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现在有数十种DeFi协议为以太坊网络带来更多新用户,刺激其流动性,同时也在争夺着流动性。Compound并不是一个新项目。创立于2018年的Compound是构建在以太坊网络上的去中心化借贷协议。那时就已经出现在开放性金融DeFi的市场中,上市以来一直表现平平,带火并让它为大家所熟知的正是近期推出的“流动性挖矿”的产币方式。Compound早期用户为了薅羊毛,通过大量存借资产来赚取COMP激励。如今所谓借贷即挖矿,就是用户在Compound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可以获得COMP激励。而二级市场的加入不仅增加了COMP的流通,也提供了一个炒作市场,反过来带动着更多用户在Compound借贷,联动效应不断推高了该协议的资产规模,快速引起了市场关注。从数据看,流动性挖矿玩法出现后,大量用户将数字资产存入Compound参与挖矿。DappReivew显示,截至6月30日,Compound日内活跃用户接近1500人,日活数量在所有DeFi协议中排名第一。DeFi治理币的大火,为以太坊网络带来的流量的同时,不能否认的是,这也成为一些项目发币圈钱的手段。这两年,很多山寨币的日子并不好过。主流币已基本走出了熊市的阴影。但对于大多数山寨币来说,还处于漫漫熊市之中,币价上涨乏力。早期募集的资金已用得差不多了,后续的融资又跟不上,很多公司正处于生死的边缘。DeFi治理币的出现,让这些公司迎来了第二春。一方面发币可以募集一大笔资金,另一方面发币还可以刺激关联币价的上涨,可谓一举两得。但谁是真李逵,谁是假李鬼,投资者还要具一双慧眼,切莫将投机错理解为投资。不得不说的隐患

不过DeFi治理币火热的背面,除了暗藏着DeFi协议历来被担心的黑客攻击、加密货币市场系统性风险之外,还有其治理中心化的质疑,以及代币分配合理性的问题。6月29日,一起黑客事件为热衷于“流动性挖矿”的用户敲响了警钟。另一个采用此方式产出代币的DeFi协议Balancer连续遭遇两次攻击,被攻击的是STA和STONK两个资金池,共计损失约60万美元。目前,Balancer官方表示,他们会补偿用户损失的资产。虽然Compound目前没有出事,但风险同样存在。早在去年9月,SpankChain的CEOAmeenSoleimani就曾在Medium上发文表达过对Compound的风险担忧。他引用Samczsun的报告指出,Compound协议被设计成能够由中央管理员就地升级的方式,“如果管理员密钥被破坏,那么存储在Compound协议中的所有资产就会被很容易地耗尽。”数字资产借贷平台Dharma的首席运营官也曾在推特上指出,Compound还存在挤兑风险。当加密货币市场出现极端行情,借款人可能面临来不及补充抵押资产就被清算的风险。治理代币目前的应用场景仅仅是参与社区治理时用来投票,挖矿的散户,参与社区治理的欲望较低,投机才是目的,当COMP价格持续下跌之时,不排除发生市场抛盘踩踏。去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MicahZoltu的独立开发人员撰文指出MakerDAO可能存在治理问题,假如几个“巨鲸”联手的话就能对网络实施攻击,导致系统内抵押的所有ETH都被清空。同时MakerDAO存治理问题,因此攻击并非无稽之谈。MakerDAO已经发行了100万MKR代币,只有一小部分被销毁,目前持币量最大的就是Maker基金会。持币人使用MKR代币在协议上的智能合约提出网络提议,更改网络上的参数。在治理方面,MicahZoltu认为MakerDAO可能存在一些漏洞,比如他们当前治理延迟时间参数为“零”,也就是说,所有获得投票通过的治理规定变更都是立即生效的。只要攻击者就位,那么在当前的治理模式下,锁定在MakerDAO上的资金就会非常不安全。更可怕的是,MicahZoltu声称只要攻击者稍微聪明一点,好好规划一下攻击方法,然后快速实施攻击,MakerDAO就有可能陷入麻烦。3月16日,由于受近期ETH价格暴跌影响,Gas价格迅速上涨,Maker协议、社区、Maker基金会以及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大量贷款跌破抵押阈值,引发清算程序。但由于市场崩溃,部分清算人以0美元出价的Dai赢得以太坊抵押品清算程序的拍卖,这导致MakerDAO出现近500万美元未偿还贷款的债务。3月25日,Maker基金会官方博客发文称,已经完成将MKR代币控制权转移给Maker治理社区,MKR代币合约现在100%由MKR持币者控制。显然,DeFi治理币“中心化”严重的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隐患。再比如,COMP接近40%的掌握在投资机构和创始团队手中,并且投票权重排名前10的主要是Compound的早期投资机构和创始人。在“中心化”治理下,DeFi治理币砸盘或套现跑路的风险会一直存。作为中心化的代币,利益之争也是不可避免的。6月8日,据基于波场的合成资产平台Oikos官方网站显示,OikosSwap上线。据官方介绍,Oikos是一家基于波场的合成资产平台,提供法定货币、商品、股票和指数的区块链上交易。合成资产(Synths)由OKS作为抵押物,作为智能合约的担保。OikosSwap是一个专门为波场而设计兑换平台。OKS在DEFI项目排行榜上热度仅次于COMP。而此时,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发了一个杀伤力巨大的微博:波场社区近期盛传Defi项目OKS,经查该项目为社区开发者自行开发Defi项目,与波场官方与孙宇晨本人没有任何关系,合约并未经过官方审计,请投资者注意投资与黑客攻击风险,波场与孙宇晨不负任何责任。经与P网沟通,OKS与P网IEO也没有任何关系。OKS处于早期,投资风险极大,不鼓励投资者参与该项目。这条微博出来后,OKS几分钟被砸了30%。之前有爆料称,OKS能够成为虎符的IEO项目还是孙老板亲自推荐的,微信上虎符的负责人还在感谢孙老板,为啥转眼间就变成投资风险极大,不鼓励投资者参与该项目了呢?OKS项目方说,孙要1千万的私募价币,然后OKS官方没给,于是孙老板恼羞成怒出了这个声明。显然这又是利益之争。从1CO到IEO,再到DeFi治理币,各种发币的噱头频出,但不变的是,韭菜们惨被收割的命运。在监管和合规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这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11:51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