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_区块链:NST

隐私计算在2020被多次提及,于是不少人便预测2021会是隐私计算+区块链的爆发元年,这样的场景真的会出现吗?首先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看待,区块链从诞生以来就想要解决关于信任的问题,把信任拆分开来,则涵盖了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虽说达世币、大零币已经出现多年,可一直被人诟病无实际应用场景。然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关于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的事件。

大型的案例有Facebook因安全系统漏洞而遭受黑客攻击,导致3000万用户信息泄露;暗网一位ID“f666666”的用户开始兜售圆通10亿条快递数据;瑞士数据管理公司Veeam泄露4.45亿条用户数据;Instagram平台被黑已超百万用户信息泄露;成都确诊女孩被人肉等等。这些信息泄露事件让我们开始重视隐私,也让更多人发现了拥有数据的所有权有多重要。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年龄、喜好、特长等都可以构成一份独一无二的数据,在授权更多的公司或者在填写信息之后,我们便成为了自己数据的使用者,更像是将数据交给别人保管,复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AI机器人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但这样的帮助我们真的需要吗?

不过是各类公司一厢情愿罢了。但随着我们对自身数据所有权的不重视,导致在通过算法分析推荐后自己越来越沉迷于此,随着推荐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给到对方。这时,发生隐私泄露或者贩卖数据时我们便被动地成为了受害者。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区块链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区块链通过其本身的去中心化属性以及智能合约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使数据充分地组织起来,搭建一个底层的数据存储、确权、流转、使用和保护的基础设施,重构当今使用场景。

首先我们还是要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部门内都建设了很多IT系统,但是相互之间数据并没有打通,这就出现了一个部门一种数据,困惑的是民众。在打通孤岛的基础上,数据的权属将面临彻底的梳理,当然这需要相关的政策配合。第二是零知识证明的结合,也就是在无需看到完整信息的情况下,调用自己需要用到的信息即可的方式,避免了用户数据全部给到一个平台。第三则是DID与隐私计算的结合,我们每个人以区块链技术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链上身份证,该认证信息全球通用,防止因证件上传到中心化平台而造成的数据所有权被机构所拥有。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策的落地,因为大部分的重要数据还是掌握在政府部门及一些大公司手中,需要真正的通力配合。隐私计算相关的应用已经在全面爆发且市场竞争大,虽然今年被多次提及,但实现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此趋势已不可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3:7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