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绕着Swarm的三重迷雾_BZZ:Ebzz Swarm

众人翘首以盼的天王级以太坊子项目Swarm,就要在6月13日主网软上线了。对于许多区块链项目而言,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有关项目的大部分具体信息基本都早已公之于众,毕竟手中所掌握的信息是投资人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条件,然而Swarm却有所不同,这个项目一直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神秘,人们好似已经看透了它,但走近一看却会发现,它其实依然包裹着层层面纱,等待着被最终揭示。在等待Swarm正式上线之前,对于这些围绕着它的重重迷雾,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审视,从中寻找一些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一重迷雾:支票兑换

除了官方进行的私募外,大众目前想要获取BZZ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近期即将在CoinList上开始进行的BZZ公开售卖,其二就是Swarm开展的测试网百万BZZ空投活动“蜜蜂崛起”。由于CoinList上的BZZ售卖活动对部分地区做出了种种限制,这些地区的人想要参与其中实非易事,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测试网挖矿抢空投便成为了目前获取BZZ的唯一选择。然而此次测试网挖矿并不能直接得到BZZ,而是会先获取支票,只有与35个所谓“蜂后节点”进行交互的支票,最终才能够用来兑换成BZZ。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空投机制,人们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这35个蜂后节点究竟都是谁?从官方对空投机制的介绍可知,35个蜂后节点是在空投的最后时刻随机确定的,任何人都无法获知哪些节点会成为蜂后节点。然而具体而言,这些蜂后节点究竟是如何随机确定的,人们究竟会在什么时间点了解到哪些节点是蜂后节点,有关这些问题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明确解答。

动态 | “区块链”一词入选“汉语盘点2018”国际词解读:人民网刊文《“汉语盘点2018”国际词解读》,“区块链”一词,与贸易摩擦、板门店、伊核协议等一起入选。文中称, 2008 年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以来,这项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区块链代表了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为推动世界经济与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2018/12/11]

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一共有多少?由于Swarm空前的热度,测试网上Bee节点的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越了团队的预期。目前全网Bee节点数量已经达到30万个,而其中只有35个可信任节点会被选为蜂后节点,可想而知,与这些蜂后节点交互的支票数量占总支票数量的比例不会太高,目前没有人能够预测最终究竟会产生多少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一张有效支票到底可以兑换多少BZZ?根据官方公示的信息,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取决于其最终的数量。本次活动空投的BZZ总量不变,为100万枚,因此假设最终团队收集到50万张qBZZ支票,那么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就是100万BZZ/50万=2BZZ。如果某用户共运行3个节点,每个节点收获50张qBZZ支票,那么该用户最终获得的BZZ数量即为3*50*2=300BZZ。在无法获知最终qBZZ支票具体数量的当下,每张qBZZ支票的价值依然无法确定。二重迷雾:挖矿机制

Web3基金会COO:关于加密货币用于非法活动是影响立法者的主要问题之一:金色财经报道,Web3基金会的首席运营官Bertrand Perez表示,当涉及到监管该领域时,他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包括欧洲议会最近关于非托管钱包的法案草案,但总体而言,业内人士正在努力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Web3。 据Perez称,一些立法者仍在 \"过快或没有接受教育 \"的情况下对该领域做出决定。然而,2019年Facebook支持的Libra项目可能是欧盟许多国家需要去了解推进监管框架的紧迫性的催化剂。

Web3基金会COO补充说,关于加密货币用于非法活动的说法是影响立法者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旦理清这一点,监管机构就可以“开始谈论深入研究技术”,并在一个框架内处理不同的功能和应用,我认为政策制定者的参与很重要。不仅是监管机构,因为政策制定者实际上是人民的代表,我会告诉他们,就技术而言,我们正面临着一场真正的范式转变,我们可能正站在比互联网更大的东西前面,它所能产生的价值至少相当于互联网的价值。(cointelegraph)[2022/4/14 14:23:46]

对于Swarm的挖矿机制,目前所有人都还蒙在鼓里。恐怕除了将其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团队以外,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其具体机制。目前网络上主流的说法是,作为分布式存储类项目,Swarm的挖矿机制或许类似Filecoin,即挖矿前需要质押BZZ,至于其具体的质押方式、质押数量的多少等,更是不得而知。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巨人转让区块链相关股份的两种解读:被投资公司盈利能力反映在巨人公司的投资损益项,盈利能力存在风险会直接对其财务报表产生风险,而这正是股东看重的地方。巨人公司出售OKC股份,从因“不确定性”而“保护投资者”理由解释合理充分,转让对价2850万美元占2%左右比例并不高,董事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决定也不用劳烦整个股东大会,巨人也按照程序做了相同的关联方解释,资产并未被低估贱卖,完全符合要求。

然而“不确定性”却存在两种解读。如果解释为风险,史玉柱等自然展现了担当与无私;如果解释为潜在收益,那么OKC成功转型带来的利润巨人公司的广大股东也是享受不到的。旁人并不知道史玉柱和董事会的想法,但至少,此次减少“区块链”相关的股权,并不能说明OKC或区块链概念的利空。如果真是巨大风险,就没必要卖给“利益相关方”了,解释为史玉柱与股东会的“分歧”更为准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OKC是从经营币到搞区块链“实业”,更符合政策,有理由是个正向消息。[2018/3/24]

尹振涛解读数字货币政策: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还可以更严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对数字货币的定位不明确,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各国的监管差异体现了背后的经济博弈;从效果上看,当前国内监管做的还不够,在某些领域,我们还可以更严一点;禁止ICO不应是阻碍区块链发展的借口;数字货币交易被禁止,风险仍留在国内;未来各国的监管会渐趋一致。[2018/3/22]

如果Swarm的挖矿机制最终确定需要进行质押,那么所有早先部署了节点,等待着主网上线便马上开始挖矿的矿工们就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如何确保自己拥有可以用来质押的代币”。除了CoinList上的公开售卖额度以外,目前能够公开获取BZZ的渠道便是空投,而对于能否抢到空投、抢到空投的多少等问题,又会绕回到“一重迷雾:支票兑换”中去。此外,团队究竟为何要将Swarm的挖矿机制藏掖到如此程度,其目的难免令人感到疑惑。三重迷雾:代币分配

从公开的资料可以获知,BZZ总量为6250万枚,其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早期私募:42%公开售卖:8%Swarm基金会:7%团队:20%生态:23%由此可见,BZZ总6250万枚已经全部得到分配,然而这一分配比例会令人滋生出许多疑问。留给矿工去挖的BZZ究竟有多少?无论是早期私募、公开售卖,还是流入基金会和团队的BZZ,都不可能是分配给矿工们挖矿的BZZ,因此似乎只有所谓“生态”这部分BZZ有成为“矿”的可能性。然而生态所占的23%中,10%会用作DApp补助金,3%会用于捐赠,再除去用于空投的100万BZZ或许也包含在生态占比中,还剩下不到总量10%的BZZ可能会被用来挖矿。甚至有更离奇的传言,称主网上线后矿工挖的并非BZZ,而是ETH,BZZ仅仅用于挖矿前的质押。主网上线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各种猜测的声音也不断涌现。BZZ未来是否会增发?另一种比较主流的猜测便是,BZZ在未来会进行增发,届时矿工可以去挖这些增发出来的BZZ。不过一旦涉及到代币增发,就会为人们带来一连串新的问题,比如具体的增发机制、增发的数量、增发对代币价值造成的冲击等。总之,关于是否增发、如何增发、增发对各方的影响等,这一切似乎都并不明晰,当前阶段,依然无法看清BZZ代币分配机制的具体样貌。除了以上三重迷雾外,有关Swarm这个天王级项目令人不解之处或许还有很多,相信在主网上线之时,团队会将这重重迷雾一一拨开,让我们得以最终窥见Swarm的全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43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