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dler DAO:高城孤岛到开放世界,Web3 社交回顾与展望_SEA:OPENX

作者:av,BuidlerDAO

全文10309字,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

文章速览:

01/Web3社交的逻辑

02/?目前的实践与探索

0201/公链层

0202/存储层

0203/协议层

0204/应用层

03/总结与展望

Web3社交的逻辑

社交无疑是Web2.0时代最核心、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社交应用不仅用户庞大、产生的价值也不言而喻,在大资本的推动下,通过社交应用获取越来越多用户的数据,从而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推荐、内容推荐和服务每年带来千亿、万亿美金的收入。但是Web2.0社交存在几个问题:

1.数据主权和数据孤岛

用户没有自身的数据完全使用权,用户产生的数据不受控于用户而是平台,信息流推荐由平台算法决定,消息通知也都可以取决于平台策略。同时用户一旦用户在一个平台中建立了他们的社交关系,他们要切换到另一个平台的成本很高。

2.封闭的生态系统

主要的Web2平台在其早期都受益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生态系统,但一旦他们获得足够的牵引力,他们就关闭了生态系统,以防止其他人窃取他们的数据和用户。很久之前Twitter的开发者API因为担心数据的共享而关闭就是个例子。

3.不合理不透明的利益分配

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创造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收益或者收益偏低,导致内容创作者缺乏激励,权益受限,如果平台本身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或者护城河,创作者便不愿留在平台上,进而导致平台走下坡路。

同时,因为没有一个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旦平台的用户和创作者的使用率达到了强大的网络效应时,利益往往会向平台侧倾斜,网络的参与者就会成为平台成长的牺牲品。用户是社交媒体上内容创造者的主要群体,但他们创造的价值没有得到回报。平台通过控制分发算法和注意力流,能够从用户制作的内容中获利,而不与用户分享。

而Web3的出现打破了平台的垄断,建立起新的全球数字经济模式,也为SocialFi提供了基础。在Web3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资产和数据。与Web2相比,Web3社交的核心是提供三个主要改变:

1.用户数据主权:数据可拥有是Web3区别于Web2的主要特征,数据所有权不再属于平台。

2.开放数据和身份:区块链技术的美妙之处在于其公开透明,开放共享,通过链上积累的数据和凭证在整个生态中共享,我们不在陷入传统Web2世界的数据孤岛中,而是一个开放共享可组合的数据世界。另外对于用户来说,统一的身份与数据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迁移成本,用户实体在链上积累的声望和凭证在整个生态中开放共享。

3.可组合的生态系统:模块化、胖协议、可插拔等等在这一开放的数字世界的分层设计,决定了他的可组合性,不管是计算层、数据层、协议层甚至Dapp层,都是允许开发者以无权限的方式任意组合的生态系统。

我们已经看到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在DeFi中的探索与创新,人们也在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一场Web3的社交变革,虽然距离Web3社交的兴起还有距离,但是我们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团队投入到了Web3社交的早期探索中。

与Web2平台一样,开放的Web3生态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层、协议层、应用层三个部分,当然还包括每个分层所衍生的生态工具建设。我们看到今年Web3社交领域有许多以-Network,-Protocol命名的项目,就像零知识证明火了之后的各种Zk-xxx项目一样,buidler们相继投入到Web3的社交的基建中来,努力完善整个社交堆栈。

数据:全网DeFi抵押借贷清算量创近30天新高:2月24日消息,据链上大师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4小时,全网DeFi抵押借贷清算金额共计17,128,159美元,较前日上涨2535%,创近30天来新高。其中,清算金额TOP3的项目分别Aave(1189w美元)、Venus(330w美元)、Compound(104w美元)。[2022/2/24 10:13:48]

下面我们一起从这三个方面聊聊回顾今年Web3社交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笔者的思考。

目前的实践与探索

公链层

Deso

Deso全称DecentralizedSocial,这是一条专为社交媒体应用打造的L1区块链,通过自定义的POS共识机制,能够实现超过1,000次的TPS,并容纳多达约3,000万用户。同时通过内置的NFT和社交通证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创建基于通证的社区并实现货币化。

同时“有限状态”并且只存储账户余额的通用L1相比,它被设计成一个存储量巨大的“无限状态”区块链,使得Deso可以廉价地将所有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存储在链上。

截至2022年12月,有200w个钱包,有200多个Dapp在Deso上运行,其中最活跃的是类似推特的应用程序Diamond。

目前Deso上每天仅有5000左右的活跃钱包,整个生态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社交关系的的沉淀。可能追求挖矿的玩家居多。Dapp数量很多但是用户很少,这很难形成社交网络最重要的网络效应。

CrossBell

CrossBell是NaturalSelectionLabs团队为解决用户数据所有权打造的产品,是一条EVM兼容的以太坊侧链。与Deso相比,它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它专注于提供一个共享内容存储平台,旨在改变社交平台的数据控制和资本化方式。CrossBell上的所有用户行为都会以资产化的方式储存在"账号"里,就像官网所阐述的"ownyoursocialactivities!"那样,CrossBell强调的是用户社交活动数据的所有权。

SubSocial

Subsocial是基于Substrate框架,使用IPFS协议进行去中心化文件存储构建于Kusama区块链上的一个专注于社交媒体的协议和平行链。该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将具有集成的代币方法,同时用户保留其内容和数据的所有权。

就如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anderSiman评论的那样,”我们将Subsocial称为Polkadot的“社会金融”协议。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基于Polkadot和IPFS创建自己的社区,并内置内容和社区货币化功能”。

不论是专为社交媒体应用打造的的Deso,还是强调社交数据所有权的CrossBell、SubSocial,其实都是基于社交对于性能要求的考虑,我们暂不讨论全新构建一条社交公链的正确性,我们需要思考的是,L1公链的构建本身虽然能实现快速交易和低成本存储,但放在年初Web3社交应用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是在解决Web3社交验证成功之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而非解决Web3居民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一条特定领域的L1公链的推出与应用本身是有用户接受成本与生态迁移成本的,与其同时,我们也看到了ETH2.0的合并、L2公链的崛起、模块化区块链的讨论、还有Starknet在专用L3的探索,笔者认为Web社交的性能需求未来总能在这些地方找到出口。

所以与其一开始就做一个转为社交打造的L1公链,或许,基于现有的公链比如Polygon优先去做Web3社交的实践解决原生社交需求,是为更合适的思路?

存储层

Ipfs,Arweare在去中心化存储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还有Stoj,Sia,Swarm,但是他们更多的是解决冷数据不可变数据的场景比如NFTFi,并不是专为SocialFi而设计的,因此并未考虑社交数据的实时变更性及数据查询需求,也不适合进行大数据流的分发;他们更像是传统的Ceph类似的文件存储系统,而对于去中心化的社交可变可组合的热数据场景,需要有更像我们传统Mysql一样的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的推动。

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数量为1598笔:金色财经报道,BTC.com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数量为1598笔,全网算力为172.38EH/s,24小时交易速率为2.48交易/秒,目前全网难度为24.37T,预测下次难度上调0.61%至24.52T,距离调整还剩12天21小时。[2022/1/10 8:37:07]

Ceramic

CeramicNetwork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网络,它为存储在去中心化网络上的所有类型的数据结构提供计算、状态转换和共识,旨在构建一个链上动态文件存储系统。Ceramic采用数据流对象,通过不可变的streamID跟踪动态文档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版本控制。Ceramic还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类DID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这在跨链数据共享是有效的。

同时Ceramic基于IPNS,通过提供IPFS数据层来管理状态转换并跟踪状态转换的功能,将该数据与数据结构相关联并为用户存储该数据,从而使开发人员构建去中心化数据变得容易。虽然目前依然存在开发者需要自营节点以及没有完善的经济模型问题,但其目前依然是数据模块化市场上的核心龙头。

目前已经有很多DID以及Web3.0社交平台项目在Ceramic上开发。值得关注的有SocialGraphMiddleware平台CyberConnect,Web3.0Twitter的Orbis,即时通讯平台TheConvoSpace等等。

我们知道在社交领域,绝大多数数据都是热数据,比如用户的身份信息或是用户生成的内容都是动态变化的,虽然某些核心数据我们可以直接存储链上,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数据,则需要想Ceramic这样的动态数据网络来有效存储并管理。

Ceramic的出现极大赋能了Web3的建设,除了Ceramic,还有去中心化结构化关系型数据协议的TableLand,还有ipfs对于FVM的持续探索,以及数据索引和可用性方面的TheGraph,Covalant,Dune等等,他们的出现极大赋能了Web3.0的建设。存储中间件对于传统平台是最重要的,在Web3亦如此,存储赛道之于区块链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很期待有更多想Ceramic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给Web3应用层带来的新的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存储层,成本、数据上链的策略也会成为这个赛道的技术护城河,随着crypto用户对于公开数据的敏感度提升,隐私也将会成为存储领域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协议层

功能抽象在Web2里很常见,比如关系链服务、账号服务、Feed流服务、通知服务、IM系统等等,他们是社交平台的必须的模块,而放在Web3社交生态里,他们则是以协议的形式存在,他有别于传统孤岛堆栈,这是一种完全崭新且开放的形式,有点像以前一直愿景但并没有很好的落地的XaaS的形式,只有沉淀出标准有效可组合的开放协议,构建好扎实的协议层,在这之上构建应用生态,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社交堆栈,更大型的社交乐高,同时Dapp项目方注意力上移到并专注于应用层面,这更有利于创新的尝试。

社交协议&图谱

CyberConnect

CyberConnect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协议,为Web3和元宇宙服务。它的使命是将社交图谱数据的所有权和实用性还给用户,同时为所有的Web3开发者提供一个基础设施。CyberConnect目前构建于以太坊和Solana上,社交图谱存储方面,CyberConnect主要使用IPFS和Ceramic,CyberConnectGateway为Dapp提供了一个通用数据层,以允许为其Dapp用户插入社交元素。

CyberConnect协议从V1版本到V2版本,使其不再单单是一个社交图谱,而是一个社交数据网络和兴趣图谱引擎,通过整合所有链下、链上以及去中心化存储协议中的数据构建用户特有的社交关系网络,使Web3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建立更好的服务和内容而不必费心搭建用户网络。

当前BTC全网合约持仓总量为20.26亿美元 24小时增加4400万美元:据合约帝持仓报告显示,截止18:00,当前全网合约持仓总量为20.26亿美元,24小时增加4400万美元。其中,Huobi合约4.87亿美元,24小时增加2.50%;OKEx合约6.15 亿美元,24小时增加2.10%;BitMEX合约5.97亿美元,24小时增加1.86%;Binance合约3.25亿美元,24小时增加2.48%。[2020/5/27]

LensProtocol

LensProtocol是DeFi巨头Aave的创始人StaniKulechov在Polygon上构建的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协议。Lens充分利用ERC-721非同质化代币标准构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用户在Lens上的社交图谱是围绕个人主页NFT建立的,因此社交关系的建立完全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建设难度较大。尽管如此,笔者认为LensProtocol完全颠覆了现有的社交图谱设计体系,它是围绕NFT为核心构建的可拓展社交架构。个人主页,关注用户,收藏将作为信息和价值承载的主体都并以NFT的形式记录在钱包中,创作者可以设置时间或金额门槛来捕获用户关注和收集的价值。社交数据记录的开放化,精细化和资产化,正式社交协议的价值所在。

LensProtocol合约代码在Hub、NFT的设计、以及自定义可拓展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目前已有数十个Dapp构建于改协议之上

Relation

与采用Ceramic数据服务的CyberConnect不同,基于Dfinity开发的多链社交协议Relation则是自己独立编写了一套数据库——RelationGraph,并通过其独立开发的产品RelationOne来完成Web3.0社交图谱数据的索引和构建。Relation不仅包含了RelationGraph可视化图谱数据和RelationOne用户主页,还有RelationClub&Relationlink聊天工具,甚至Relation未来还会提供更高阶的数据服务。

5Degrees

5Degrees是由TokenPocket钱包孵化的Web3社交网络协议,旨在建立用户关系图谱并让所有Dapp社交化。他是一套基于ERC-1155标准构建的开源协议,相对于Lens有着发帖,收藏,评论等社交交互,5Degrees仅支持Profile和链上社交关系两部分。从结果上看,它在Web3社交协议的远远没有Lens,CyberConnect的影响大,笔者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协议定位不准以及实现不够充分导致。

通信协议

XMTP

XMTP是一种用于安全、私有Web3消息传递的开放协议、网络和标准。XMTP建立在Wakuv2版本的点对点消息协议之上,通过XMTPnodes节点进行消息传递。通过他可以实现Web3实体之间的端到端加密通信,值得一题的是,今年11月,XMTP为整个Lens生态提供安全且私密的Profile间私信服务,当前允许用户在Lenster中相互发送私信。

PushProtocol

PushProtocol是一个基于地址的Web3消息推送协议,类似Web2的中的苹果消息推送服务APNS,旨在打造用户自主控制的比较cryptonative的消息订阅与推送机制,9月份正式更名为PushProtocol是为了不在与ETH绑定,从而打造跨链生态。他提供了广播、定向、子集三种通知模式,允许使用者向频道订阅者发送不同类型的通知;同时提供标准插件与sdk,使得任何Dapp或者服务可以方便地订阅接收消息。

其他

Web3域名系统

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自从ENS因为年初的数字域名炒作后出现在大众视野,今年可谓是Web3域名系统百花齐放的一年。从「.eth」到「.bnb」「.nft」「.apt」等等,掀起了一场域名NFT炒作的盛态,但是随着生态对ENS的集成,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可读性强的别名系统的重要性和意义,人们不再需要记录繁琐的地址串,只需要一个类似Web2具有特征意义的名字就可以进行转账,甚至更加丰富的链上交互。这无疑将钱包地址与自然人挂钩的一项不可小觑的进步。

声音 | Coinbase CTO:不会为BUIDL这个词注册商标:据ethereumworldnews消息,针对媒体报道Coinbase可能会把“BUIDL”这个词注册成商标,该公司CTO Balaji Srinivasan推特表示,“我不相信这种东西有商标,所以我们会把它还给社区。”[2018/12/7]

RSS3内容分发协议

RSS是Web1.0时代的内容聚合协议,制定了一个网络聚合的格式和标准,是一种网络传输的协议。早期开发者为了跟踪网站信息和抓取内容,开发了RSS协议,使得信息可以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在RSS文件中,同时实现内容分发。

RSS3融合了区块链技术和RSS协议,旨在改变社交平台的数据控制和资本化方式,构建一个透明、开放、可扩展的去中心化信息分发协议,将内容所有权归还用户。

当用户使用Dapp时,前端把信息流聚合的请求,提交到整个RSS3网络,由中继节点(RN)组成的全局索引器(GI)处理数据请求,再由服务节点(SN)把存储的内容进行分发,传回给用户,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是通过RPC,节点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过RESTAPI/GraphQL进行存取

区块链的技术迭代很快,我们看到很多关于Web3社交在协议上创新与探索,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还有基于Web3基础设施Ceramic的身份协议IDXProtocol,还有隐私相关的通过使用ZK技术进行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的证明协议SismoProtocol和访问控制和加密解决方案LitProtocol,他们都在社交网络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应用层

前面花了较大篇幅总结了Web3社交领域协议层的进展,而建立在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就太多了,他们有的高举着用户自主的旗号最终大多只是噱头炒作,而非真正秉承Web3精神去做加密原生的创新。但总有些Web3应用让我们感到新奇又或者产品与市场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下面就围绕着社交关系、社交身份、内容创作跟大家聊聊Web3社交的应用层的相关项目。

媒体

推特在过去一年中的戏剧性事件已经促使用户大量涌向推特替代产品。其中有充分去中心化的manston长毛象和farascar,也有上文提到的完全去中心化的LensProtocol,虽然三者同样也是协议或者社交网络架构,但我更愿意把他们放在应用层进行对比和介绍。

首先LensProtocol,这是围绕NFT为核心构建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可拓展社交协议,Lens的出现让人兴奋,因为在这之前人们对于社交协议是否应该完全去中心化持观望态度,不管是Manston,Farascar还是Blusky,都选择去实现一个充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而非完全去中心化。基于LensProtocol协议构建社交媒体应用就显得尤为简单而直接,我们看到截至目前构建在Lens之上的dapp有数十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去中心化的Twitter”的lenster,“去中心化的YouTube”的lenstube,“去中心化的LinkedIn”的orb。2022年12月,Lens的用户总数近10万,月活跃用户约为3.5万。

自6月以来,通过Lens的无gasAPI中继处理的中继交易总计790万笔,由于并非所有Lens应用程序都使用此API,因此所有Lens交易的真实数量更高。

而Farcaster,他是一个无许可协议,其中数据和API是专有的。这意味着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像Gmail、AppleMail或Outlook基于SMTP电子邮件协议构建一样,从Farcaster查询数据,并在Farcaster数据层上构建不同的、定制的应用程序。

对于一个试图成为“完全去中心化”的Web3协议来说,在链上存储每一个帖子、分享和收藏都是昂贵,也许我们在链上所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原语,比如一个人的身份,以及读写数据的能力。Farcaster与Lens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链上存储数据的极简方法,也就是其前Coinbase创始人DanRomero和VarunSrinivasan所说的“充分的去中心化”。同时Farcaster摒弃了当今Web3中典型的金融化激励层,即节点验证者执行任务会获得代币奖励。

动态 | 新平台Builderium采用区块链技术拍卖建筑项目:据Bitcoinist消息,总部位于瑞士的新项目Builderium正计划开发区块链建筑拍卖平台。客户和建筑公司可以通过使用“荷兰式拍卖”模式进行交易,在Builderium平台上进行合作。[2018/8/21]

相反,一个点对点的Hub网络构成了Farcaster的数据层,类似于以太坊节点,它存储数据、验证操作并将数据传播给对等节点。截至2022年12月,Farcaster共有6700名用户,平均每月活跃用户3500名。

然后是Manston长毛象,这是一个老牌最接近Twitter替代方案,它是基于开源ActivityPub协议的社交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源的Mastodon协议上建立第三方应用程序。Mastodon的架构与Farcaster的联邦模型最为相似,属于”充分的去中心化“,在Farcaster中,数以千计的私人运营和众筹的服务器被称为"instance",并选择与其他instance通信,或保持完全私有。用户必须选择要加入的instance,类似于Discord或Reddit。

由于Mastodon的instance对另一个instance可见的内容做出主观决定,因此Mastodon的用户体验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不是像传统社交媒体平台那样的公共大厅。Mastodon与Farcaster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将用户身份托管在以太坊上的不可更改的智能合约上,而Mastodon的用户账户可以被任何instance的运营商单方面审查或禁止。截至2022年11月,Mastodon拥有102万月活跃用户。

身份

身份是由实体与实体的相关数据构筑成的,同样的,在Web3社交里,去中心化身份则是由去中心化标识结合链上、链下数据构建的。同时在社交关系中围绕身份的声誉与凭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基于社交关系的身份实体标识brightID,去中心化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ARCxCredit,还有像Galaxy,POAP、RabbitHole这样的凭证平台。

今年5月,v神的论文《去中心化社会,寻找Web3的灵魂》让SBT这个词火了,它至于Web3社交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相信未来的去中心化社交,也将都会通过SBT进行身份的铸造、关联匹配与连接。

同样的,为了隐私性,zk-SBT也将被更广泛的采用。另一方面,智能钱包应用也在今年有着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GnosisSafe,到Argent,Sequence,Unipaas等等,同时EIP4337账户抽象的提出也加速了这一进程。相信未来,围绕身份的认证、授权、管理、隐私、声誉、以及跨链身份堆栈在功能和体验上愈加成熟,加速Web3社交的发展。

连接

Web3实体的连接除了用户与用户的点对点的社交联系,还有社群的联系,用户通过某种媒介又或者是某个通证或者其他某个方面的特征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社群,DAO的兴起无疑是这方面需求的催化剂。

我们很幸运的看到向SEER-Space这样的应用助力社区建设和交流,还有基于区块链DID的社群管理工具DeBox,他不依赖于项目方来创建群组联系,而是依赖特定NFT连接的DAO治理框架;与debox类似,基于NFT的群组社交平台Atem,通过NFT把用户连接起来,探索基于NFT的社交网络,并丰富NFT资产与持有者,以及持有者彼此之间的关系表达。值得一题的是,最近CyberConnect推出的link3把社交身份和链上行为有效的联系起来,聚合了链上和链下数据,作为整体身份,在用户和组织之间实现了可信赖的网络和有意义的连接。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一些业内新兴项目的崛起,如BuidlerDAO孵化的社交项目Nextme,这样一个致力于将社交数据和画像价值以去中心化协议连接与分发的社交门户和广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构建一个基于Web3身份实体的连接系统,进而通过数据分发与实体交互挖掘价值。

内容

还记得去年掀起一场关于内容挖矿、创作者经济的讨论,然后由大量的内容创作相关的Dapp,高举Web3大旗实则滥发只有短期价值的平台代币,依稀记得去年底MonacoPlanet刚发布上线的时候有很多关于Monaco出圈的讨论,但由于内容挖矿定义不明确,代币分配的问题,很快也都没有人再次提起。

但是在内容发布领域,Mirror应该是位数不多被大家认可的平台,Mirror是由知名加密创投a16z注资,目前币圈最广为人知、活跃用户最多、可谓处于领跑地位的Web3社交产品。Mirror整体的功能较为简单,没有评论,同时也无法通过订阅形成feed流,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现在Web3从业者文章内容创作的主要出口。

通信

我们看到许多Dapp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引入即时通信的能力,因为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连接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之前也介绍了相关的通信协议,而在应用层,不管是基于标准协议还是自研协议,都不乏能看到一些实践。

有由Etherscan背后的团队创建的使用户能够在钱包与钱包之间相互留言的BlockscanChat,允许用户与WalletConnect网络中的其他钱包用户进行1-1直接的信息传递的WalletConnectChat,或者是由一站式DeFi钱包DeBank推出的Web3原生通信应用DeBankHi,还有通过利用Nansen产生的数据和标签促进更有效的加密货币相关对话的NansenConnect,以及基于XMTP协议的lenster中profile之间的聊天能力。

代币

socialFi=social+token+经济模型,其中token不仅作为Web3实体连接的纽带,同时也作为代币通证为Web3应用的资产或者价值的锚定物。Web3中的代币主要分为个人代币、社区代币、社交代币三种。

个人代币也成为粉丝代币,比如由格莱美奖获得者DJRAC(AndréAllenAnjos)基于以太坊推出的粉丝代币RAC,由知名的NFT收藏家WhaleShark基于ROLL平台发行的代币Whale。社区代币主要用户社群管理,通过某种方式将社群资产碎片化成自己的社群代币,最有代表性是PleasrDAO,通过买入元组狗狗币的NFT,并将其碎片化成169亿枚TheDogeNFT代币。另一方面社区代币在DAO的管理中也承担着积分治理的角色。社交代币则一般是有社交平台推出的平台代币,比如主打体育产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体娱粉丝激励平台Socios的原生通证Chilliz。

总结与展望

Web3社交是一个大的命题,从传统平台的高城孤岛到完全开放可组合的生态可能还需要点时间,通过以上对2022年Web3社交发展现状的回顾我们或许会有以下启发或思考。

公链先行还是协议先行?笔者从一开始看到Deso这样一个L1公链的提出其实是疑惑的,因为我觉得应该先解决需求,解决Web3社交创新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Web3社交成功之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

因为一条L1链势必需要从零构建生态,且不说迁移成本,他可能丢失了与已经成功的公链的内在联系,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Web3社交无疑是艰难的。Web3用户基数本身就很小还要被几百个Dapp瓜分,很难形成网络效应。反观lens-protocol以及aave团队所做的事情,从6月到现在,lens-protocol的API调用占据了Polygon的4%,通过社交协议反哺应用层,aave团队尝试构建的social+fi生态似乎已经开始有了雏形。

“胖协议“、协议先行可能是目前阶段较为合适的方向吧。因为有流动性,才有用户,有用户,才能形成网络效应从而产生价值。

Web3用户基数还很小,目前SocialFi要发展依然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其赛道规模还小,机制还相对原始,愿意使用产品体验不太好的SocialFi用户少之又少,这就很难形成经济效应,SocialFi的项目代币赋能很差并采取内容挖矿开始冷启动时,后果就是用户开始无限制的创造垃圾内容,陷入挖提卖的死亡螺旋。另一方面,我们期待更多像MaskNetwork的桥梁去引导更多的Web2用户进入Web3世界。

相比于简单的社交应用复制品,我们更期待更native的加密创新。从去年底到今年,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Web3应用无非是Web2复制品+代币,基本很多在各种噱头、出圈的产品发布之后,剩下来的廖廖无几。Web3社交他一定是有独特的加密原生创新的基因在里面的,否则用户没有理由从Web2迁移到Web3。

胖协议瘦应用还是胖协议胖应用?我们看到今年在协议层的发展与创新,也看到很多建立在协议之上的瘦应用,协议之上的诸多功能独立且简单的应用一起构筑整个生态,但是我们会思考,单一的应用是否增加了用户切换Dapp的成本,应用本身的护城河又是什么?技术壁垒又有多高?人们总是趋利的,笔者认为最终就会出现几个实力相当的集大成的超级应用,而非现在这种小而美的应用。

SocialFi中的Fi金融性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社交网络效应支撑,我们还处于Web3社交的很早期的阶段,把socail做好更为重要。

因为早期人们对于DeFi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SocialFi的价值潜力并没有被挖掘出来。但是随着DeFi以及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热点被挖掘出来,而加密行业用户对于Web3.0和去中心化理念的理解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深刻,因为现在技术环境的升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更加丰富的视角来看待SocialFi的发展方向,我们甚至可以构建出更多具有想象力的协议。

身份系统还无法做到像Web2中的手机号、邮箱那么贴近自然人身份,这就导致Web3实体所产生的链上数据并不能很好的与实体本身关联。但是我们看到智能钱包、DID、SBT、EIP4337的发展,只有身份先行,才能更好的做好Web2到Web3的用户引导,才能更好的做去中心化社交。

目前的Web3社交Dapp亟待解决的是体验问题,不管是关系图谱索引优化,还是即时通信端到端内容加密效率与消息收发效率,或者是链上数据可用性。同时许多协议架构中的节点大都是很少的节点又或者是由官方托管所有节点,这样的现状势必要有所改变。

但是这也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去中心化动态存储,可编程存储公链,模块化区块链或者是L2、L3的崛起,以后的?SocialFi产品的体验会有所改观。笔者相信,以后的SocialFi产品,是可以让人忘记其其实是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

数据隐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美妙之处在于其公开透明,但当区块链生态慢慢的需要贴近自然人身份的时候,这种公开数据共享的机制有时候会令人不安,我们在解决数据共享的时候更要保护用户隐私。我们看到今年是ZK和L2的元年,相信随着ZK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探索,能有效的应用到Web3社交的各个场景,做到数据可证。

最后一个思考,完全去中心化还是充分去中心化?我们看到LensProtocol,Farcaster,manston,还有Blusky都在为社交协议社交网络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的实现的探索者,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目前是没有定论的,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会愈加清晰。Blusky创始人也就是之前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一直直言不讳地批评Web3,他认为Web3基本上是风投资助的局。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转而他提出Web5的概念,Web5不同于人们目前所称的Web3,因为它不像Web3那样强调对互联网的所有权,但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对去中心化和无需许可都感兴趣。Coinbase前首席技术官巴拉吉·斯里尼瓦桑在其新书《网络状态》中,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描述他称之为“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过程。他认为,去中心化有利于反叛者,而中心化则有利于在位者。

去中心化增加了波动性,而中心化提供了稳定性。纵观历史,分权运动,如美国革命和世界各地的其他革命,最终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目前Web3倡导的去中心化最终将走向中心化。

笔者相信,这层迷雾,将被慢慢拨开,噢!一个崭新开放的世界映入眼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62ms0-4:7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