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ossL.Stevens,资管巨头StoneRidgeAssetManagement创始人兼CEO,StoneRidge是一家市值达15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
编译:PerryWang
比特币是一段旅程,并非目的地,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每天早上,当我研究比特币时,我发现自己更具敬畏心,因为比特币非结构化的简洁性所具备的力量和潜力让我懂得谦逊。我对比特币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清楚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以及我想了解多少。比特币蕴含着美。
右一为RossL.Stevens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比特币的,这些巨人就是在我之前探索比特币知识、照亮这条道路的先驱。在过去的八年,每个早上学习中,有多达几十个时刻,在阅读或听到我感到会立即永远改变我的世界观的内容后,我不得不放下书本,或者暂停播客,静静地呆一会儿。如果您以谦卑的态度认真地研究比特币,并牢记华莱士的至理名言:有时「最明显、最重要的现实是最难发现的现实」,那么您将看到很多无法忽略的东西。我当然做到了。下面是我在过去研究比特币仪式中最重大的几个顿悟时刻。
清单非常长,我努力压缩到四个。
跨时间可售性
由于其稀缺性和历史上每年仅1-2%的供应量增长率,黄金一直以来都是可靠的价值储存物。从来没有过「黄金恶性通货膨胀」。确实,数百年来黄金一直保持其价值,而数百种其他货币来来去去都变成一场空。但是黄金的供应并不能维持其需求。如果假设明天金价涨到100,000美元/盎司,我们可以确定海量资源将立即转移到金矿开采行业,而矿工将找到某种方式加速其供应增长,其价值随之下降。
相比之下,比特币的供应上限将永远只有2100万枚。比特币的年度供应增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接近于零,当前年供应量增长率已降至约1%,与黄金供应的历史年度增长持平。
尽管这是一个远非完美的比喻,但黄金是现实世界中最接近比特币的类比物。比特币的最终供应量从根本上受协议本身设计的限制,无论其价值多少或需求水平如何,都无法增加。比特币是历史上第一个其供应完全不受需求增加影响的价值存储物。
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比黄金更像黄金——比特币跨越时间的可售性更佳。
跨空间可售性
当人类跨越步行和骑马旅行的历史阶段,跨越物美价廉的商业航空旅行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跨越寒武纪般互联网力量爆炸式增长的阶段,即使是最热衷投资黄金「拥趸」,对黄金自身的跨空间可售性很低这一严重缺陷也无法视而不见。
黄金很难运输。美国政府法定货币在这一层面上胜过黄金很多。尽管法币的周期性、人为诱发的过度通胀等特征,使其跨越时间的可售性大打折扣,但其跨越空间的可售性却取得了巨大飞跃。
与常见的误解相反,比特币在空间中的移动速度比法币要快得多,可进行的长距离国际结算能力能增加至每天约500,000笔交易,并可以在大约一小时内完成结算,而不是当前国际法币结算需要3-5天乃至更长的时间。
比特币的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使国界变得无关紧要,对于当前世界中最脆弱、法币通胀最严重地区的人而言,这一力量尤其强大。
即使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也请不要将您用Visa付款的速度与其最终结算速度相混淆。您在星巴克购买咖啡时,并未发生最终的实际结算。相反,您的银行和星巴克账户所在银行通常会在2-3天后才最终结算,每家银行在这一过程中都要彼此承担信用风险,有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尽管具体数量可能较少,但切实存在。
比特币几乎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结算,作为一种不记名工具,其中不存在信用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比法币更像法币——比特币比法币具备更强的跨空间可售性,并且它不像法币那样形成负债,所以没有信用风险。
挖矿调整难度
中本聪创造比特币中所采用的一切元素,除了挖矿调整难度之外都不是原创——他的天才之处在于洞察如何将一组先前解决特定问题的手段组合在一起,可以一起解决某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挖矿调整难度」完全是中本聪的原创,是中本聪最被低估的突破性贡献,是对博弈论的真正天才应用,也是比特币网络始终安全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挖矿调整难度?
假设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从而刺激了更多比特币矿工投入比特币挖矿。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协议将自动提高挖矿难度,使新比特币的创建以及交易验证的时间不会短于其预设的时间表。同理,假设比特币的价格下跌,边际成本较高的比特币矿工随之理性地关闭矿机。比特币协议将自动降低挖矿难度,从而使新比特币的创建以及交易验证不会短于其预设的时间表。
比特币协议为何进行这样一种调整?如果我告诉您两个质数的乘积是一个特定的三位数,然后让您猜两个质数。我的问题没有封闭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说您必须随机猜测,直到找到答案。由于我告诉您这两个质数的乘积只有三位数,因此您可能可以很快猜出两个质数。但是假设我告诉您该乘积是五位数、十位数呢?二十位数呢?您明白这会越来越难,然后随机猜测变得越来越困难。
挖矿调整难度类似于调整质数乘积的位数,是在任意给定时间在线挖矿能力的函数。矿工越多,质数乘积的位数就越大。矿工越少,位数越少,即使所有商业运营的比特币矿工及其超级计算能力矿池突然在一夜之间下线,业余爱好者坐在星巴克中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挖矿也能保障整个全球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保持不变。
简单总结:挖矿调整难度是过去几十年间所进行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尝试的「遗珠」。挖矿难度调整确保比特币网络每10分钟奖励生成一个新的比特币区块,并在此期间对所有交易进行准确且不变的验证。
正是上述因素推动了比特币的跨时间可售性:即使在对比特币的需求激增时期,比特币矿工也无法更快地开采比特币,而如果比特币生成数量激增,则会造成意外的通胀。而这一设计保障了永远不会出现这种通胀。
秉承中本聪一贯的低调风格,挖矿难度调整在他最初的比特币白皮书中仅用两句话进行了描述:「挖矿难度取决于每小时平均产出区块数的移动平均值。如果它们生成得太快,难度就会增加。」
顺便说一句,「挖矿难度调整」还可以限制挖矿能源的浪费,进一步激励矿工挖矿,但是与使比特币能够抵御通胀的影响相比,这种好处显得微不足道。
挖矿难度调整现已连续进行了十二年的测试,其全球网络总功率水平从最初时的仅几台笔记本电脑,一直迅猛壮大到消耗掉相当于纽约市供电量的能源,在此过程中网络总功率水平波动极大。网络总功率波动性要求比特币协议不断调整挖矿难度,类似于不断调整两个质数乘积的位数。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正如中本聪所设计的那样,无论全球挖矿能力或其可变性如何变化,比特币网络一直保持每10分钟验证一个新区块…每10分钟…每10分钟。
谈到能源……
比特币的能源消耗
比特币的能源消耗是指确保比特币网络安全的所有矿机所消耗能源的总和。尽管具体数字很难确定,一个比较靠谱的估计值是比特币全球能源消耗相当于800万-1000万人的能源消耗值。确实是非常巨大的数字。在全球变暖时代,这能是一件好事吗?
首先,原则是:与当前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垄断相比,比特币是能更好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技术。汽车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取代的自行车和马车,电灯代替了蜡烛,中央供暖系统取代了烟囱,计算机取代了打字机,比特币是更出色的货币体系,不过比当前的中央银行体系消耗的能量要多得多。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只要自由的人做出自由的选择,认为自己想要的新技术所耗费的额外能源价格是值得的,能源的使用就会增长。今天24/7全天候毫不停歇的比特币挖矿,世界各地的比特币人都认为,比特币的能源使用价格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比特币是一种更好的货币技术。
其次,实践:比特币挖矿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无需在人类聚集点附近运营且能取得盈利的能源使用方式。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悄然改变世界。
在比特币问世之前,能源方面问题从来与其稀缺性无关,而只是需要将其引导到在地理位置上最需要它的地方。在比特币挖矿诞生之前,能源主要的目的地是人类生活的场所。而比特币挖矿所消耗的能源则需要解决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由于有卫星和无线互联网连接,比特币挖矿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
例如,偏远的贫瘠地区拥有丰富的水源,可以生产清洁的水电并将其用于比特币挖矿,从而将其自然资源变现。因此,比特币可以使世界各地孤僻的能源源泉实现变现,这些地区现在尚未开发,是因为它们的开发成本很高,无法接入距离居民区或工业区足够近的电网。
这样一来,比特币就可以通过引入不受位置限制、高利润的电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经济。世界上从未有过不受位置限制且盈利的能源利用案例。现在可以成为现实。而且由于化石燃料已经太过昂贵,无法成为保障比特币挖矿盈利的能源来源,我相信唯一长期可盈利的比特币挖矿运营方式将依赖于水电。
想象一下未来在无人居住地区、无需补贴的比特币挖矿企业的未来—想象赤贫的非洲国家中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的瀑布—轻松接入比特币网络,建立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将当地的清洁能源用于发电来支撑比特币挖矿。一旦具备了这种工业级能力、有利可图的基础设施,就可以对其进行规模化生产。让我们修路和住房、学校、医院。人类居住区随之横空出世。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们聚集在新的、由比特币驱动的水电基础设施周围定居,越来越多的人类聚集在廉价的清洁能源附近。从历史上看,我们的能源挑战一直是将能源送达给人们。有了比特币,我们可以将人们送到能源附近。
考虑一下当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聚居中心——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每个城市都是源于其地理位置,毗邻天然海港、水上航道和贸易通道。这些城市的成因中不包括能源因素,因为它们的形成是在能源时代之前。
随着比特币为大规模廉价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提供了盈利性发展,可以带来一个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口生活在丰富能源附近的未来时代,生产边际成本非常低。这非常重要,因为廉价能源等于人类的繁荣。那是一个等式。廉价能源=人类蓬勃发展。
除了比特币已经演示的货币政策革命之外,比特币还可能意味着开发丰富、清洁、廉价能源的全球第一大催化剂。以此成为的全球人类蓬勃发展的最大催化剂之一。
您明白我为什么all-in比特币了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