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临,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EVM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Dapp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Dapp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1、扩容,2、建立开发者社区,3、推出Dapp。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Bohr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Bohr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Dapp”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Polkadot、Cosmos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上周也发布了对标substrate的区块链开发框架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QuarkChain?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Dapp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Bohr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链,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DeFi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Bohr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白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可扩展性,节点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