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活动中的发散性思维_比特币:SKYFT价格

谈起网约车平台,在国内我们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滴滴,在海外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Uber。实际上在美国还有一家和Uber名气不相上下的公司,它就是Lyft。

Lyft在业界被大家熟知的不仅有共享汽车这个业务,还有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因此当很多投资者谈到Lyft时,他们马上能联想的就是一旦共享汽车业务做大,很可能颠覆现有的出租车行业,而Lyft只要保持向上的势头则至少能在这个业务中和Uber不相上下。

Crypto.com将在巴黎设立欧洲总部,计划向该区域投资1.5亿欧元:10月12日消息,加密货币平台Crypto.com周三表示,将在巴黎设立其欧洲地区总部。Crypto.com同时表示,该公司将在法国投资1.5亿欧元(约1.457亿美元),以支持在该市场的开拓工作,并将在合规、业务发展和产品领域聘请当地人才。

上个月,Crypto.com刚刚获得了法国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批准,允许其向法国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路透社)[2022/10/12 10:32:49]

这种思路很直观,也很容易理解和分析。

M Credit CEO 欧嘉成:机构投资者关注长期收益 这是优势所在: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2月19日下午,“寻找牛市盛宴同行者—印比特中国行杭州站”活动在杭州东方君悦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印比特和金色财经联合主办,翼比特、币信、蚂蚁矿池、菠萝矿机、人人矿场、胡安科技、M Credit和巴比特等协办。

在题为“与世界级机构共舞,共享牛市盛宴”的圆桌论坛上,M Credit CEO 欧嘉成表示,机构无非是一种处理钱和资产的形式,机构和个人都有理财的需求。机构投资者关注长期收益,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担心能不能回本。对矿工来说,前期投入的成本较高,并承担币价、矿机价格、用电稳定等多重风险,且矿业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个人与机构的钱的属性不一样。同时挖矿回本周期的影响力是相对的,不应过于关注长短,机构在时间性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他指出,矿业会向集中化、规模化、机构化发展,强调规模效应和精细化运营;而矿工的风险意识逐渐加强,对专业金融工具和产品的需求更加明显。[2020/12/19 15:47:09]

但是当Lyft找到硅谷的顶级投资者安德森-霍洛维茨时,他却想到了另外一种情形:如果Lyft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旦取得重大成功,再辅以它一直深耕的共享租车业务,这会不会颠覆整个私家车的业态?也就是说未来人们的出行习惯彻底改变,变得越来越依赖共享汽车,而自用车的使用比例越来越低?沿着这个思路畅想下去,Lyft甚至可以继续向上直接影响汽车行业。

减半一周投资者对比特币的积极情绪升至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5月19日消息,根据加密数据公司the Tie的数据,比特币奖励减半一周后,比特币30天平均情绪评分(正面评论的数量与负面评论的数量之比)创下新高,投资者对比特币的积极情绪升至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此外,比特币30天平均推文量也创历史新高。其中,5月17日,有31111条推文提到了比特币,其中涉及话题包括“比特币”、“黄金”、“交易”和“减半”。(Cointelegraph)[2020/5/19]

姑且不谈这种可能性实现的几率有多大,其中会碰到什么问题,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很典型的突破固化思维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就好像下棋,普通选手只能看到一步、两步,但高手往往能算到三步、四步甚至更多步。

或许在另一些人看来,这种想法纯粹是“想得太多了”,恐怕连创始人团队都未必想到过这些。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实需要这样的能力,能够大开脑洞、畅想未来。

这是从发展的眼光畅想还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场景,属于深度思考。还有一种方式也是我们打破传统固化思维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时要注意的:那就是突破现有的规则和定义。

2020年DeFi生态爆发之后,很多资深玩家总结了一些评价DeFi项目的经验和规则。这些规则主要包括:通证经济的设计、代币的持仓分布、社区的发展、合约是否经过审计、项目团队是否有创业经历。

用这些综合标准去评判一个DeFi项目时,如果其中一项或者几项评分都很低:比如通证经济设计差、合约没有经过审计、项目团队默默无闻等,那这个项目几乎注定会被判为死刑。

用这套标准去评判DeFi项目确实非常受用,能够避免不少坑,但接下来面对即将爆发的NFT类项目,用这套标准去评判则几乎会彻底失灵。

我们就以加密朋克和无聊猿来说吧。

这两个项目根本就没有什么通证经济机制;合约也没有公开见报经过什么大机构审计过;谈到项目团队,加密朋克团队勉强算有过创业经历吧,但无聊猿团队则是默默无闻的;谈到社区,加密朋克的社区发展得很不尽如人意,连团队都承认自己不擅长建设社区而因此把项目卖给了无聊猿。或许社区建设是无聊猿团队仅有的一点优势。

因此,当习惯了评判DeFi项目的投资人在面对NFT项目时,如果固守已有的规则和标准,肯定会把绝大部分NFT项目都判死刑。

那么面对突然出现的新项目时,我们怎么做比较合适呢?我倾向于多看它的优势和特点,多聚焦它的用户成长和发展,尽量少从“功用”的角度评判它们。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3:7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