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ux联创张元杰:「天亡级项目」具备的5点特征_CLE:EVO

有趣观察:天亡级项目

符合特征有:

1.初始代币流通量低,VC/基金会长周期解锁,无ICO群众基础;

2.业内交易所同一时间List;

3.华丽团队背景,顶级投资人阵容拉满;

4.List前财富预期,圈内广泛参与讨论,OTC价格飚高;

5.List后一小段时间内,价格高举,全稀释市值(FDV)直接进入行业前十,甚至超越ETH。

美SEC主席:绝大多数加密代币符合投资合同测试,大多数加密中介机构也须遵守证券法:6月9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 Gary Gensler 在 2023 全球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大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发言稿中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加密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发行人不应该受到我们证券法的保护。正如我多次说过的,绝大多数加密代币符合投资合同测试。这些代币有团队通过网站和 Twitter 帐户进行推广。这些代币并非凭空而来。加密证券发行人需要向 SEC 登记其投资合同的要约和销售或满足豁免要求。

Gary Gensler 进一步称,鉴于大多数加密代币都受证券法的约束,因此大多数加密中介机构也必须遵守证券法。如果中介机构不进行注册,受到伤害的是投资者,美国金融市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在证券市场的其他领域,交易所、经纪自营商和清算功能是分开的,这有助于减轻因混合此类服务而可能产生的冲突。加密货币中介机构可能需要分离业务线,制定防止欺诈和操纵的规则手册,适当隔离客户资金,缓解冲突,或改变他们的清算和托管方法。[2023/6/9 21:25:39]

博弈逻辑

英国数字银行Revolut计划推出加密代币:金色财经报道,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金融科技公司、英国数字银行Revolut正在寻求推出自己的加密代币。Revolut正在研究交易所代币,而不是创建稳定币。就Revolut代币发布的时间而言,消息人士表示,这需要得到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的批准。另一位消息人士称,Revolut的代币发行计划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以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2021/9/28 17:10:41]

短期期博弈

声音 | 加密交易员:XLM价格上涨并没有反映出被销毁的加密代币数量:据此前报道,Stellar销毁550亿枚lumens,约占总供应量的50%,XLM价格也突破0.08美元。加密交易员Nic Carter深入调查了这些数据后表示,价格上涨并没有反映出被销毁的加密代币数量。他指出,XLM在新闻上只上涨了20%(而不是100%),50%的供应量正在被烧毁,这是反对“销毁是通缩”论点的有力证据。交易员和分析师Luke Martin指出,一小部分个人仍然控制着加密货币的供应。他称,如果能将XLM供应减半,他们也能将其翻倍。[2019/11/5]

老韭菜:流通量低,驰名VC背书,做市商拉盘安排,上线后观察下价格走势,快进快出做市商:利用交易所的流量和全行业汇聚一时的注意力,价格PUA大幅波动,交易所合约上线后,爆仓对手盘项目方:白皮书经济模型各种锁仓凹造型113

长期博弈

新韭菜:驰名VC背书,华丽项目方背景,相信Web3叙事AltCoin,回撤就是买入机会

做市商:跟着Beta上下,在解锁前配合消息拉盘,机构出货,流通盘变大

项目方:团队和基金会逐渐套现,黑客松和生态项目层出不穷,讲故事蹭热点抓取注意力长期表现低于BTC/ETH,市值排名下降125.

底层逻辑

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企业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创业、增长和运营达到稳定状态后才完成上市,流通比例相对高Crypto项目在初诞生时就能极限程度透支价值预期(storytelling&listing),再叠加极有限的流通量和全行业注意力,让价格和释放呈现完全倒置的数学关系,出道即巅峰。

那么逆向思维,什么样的机会有可能给散户二级市场空间?寻找非共识:

1.FairLaunch哲学,团队/VC占比克制;

2.初始时鲜有人问津/讨论/争议性大,小众讨论;

3.基本面数据逐渐扩大;

4.Listing依共识扩大陆续发生最后,欢迎留言你心中曾经/未来的天亡/黑马项目。

最后再送个Bonus小知识:合约相当于是永续期货,拉高价格和深度后,机构/项目方都可以对未来释放的代币进行套保,相对私募价格,锁定盈利倍数在熊市里,占据现/期货主要交易量的交易所更是相当于可以无限印假币砸盘,不信看这条新闻。再回想下历史上那些被交易所狠狠收割的天亡项目有哪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瑞波币加密代币可以塑造消费者行为吗?_TAL:ITA

研究代币经济学和净新市场的框架消费者的行为可能在一夜之间出现变化,这个过程也可能需要几十年来来完成。比如,几乎在一夜之间,疫情将全球对远程工作的看法从“一件好事”转变为正常商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0:0ms0-5:4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