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公链去中心化程度量化分析:比特币非第一,次于BCH_比特币:比特币SV

日前,ZB创新智库发布了《主流公链去中心化程度量化分析报告》,和很多人认知中的印象不一样,BTC并非去中心化程度排名最高的数字货币。而且现实中很多人也只关注一时的币价涨跌,忽略了区块链项目最重要的本质是什么。

这份报告的原文可以在ZB创新智库公众号找到。我们无需知道这个结果背后的具体计算方式,只需吸收一种评估区块链项目质量的方法,并对目前主流公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为什么关注去中心化程度

数字货币的价值来自哪,一枚比特币为什么要接近10000美金?是很多第一次“入坑”的小白容易提出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没有搞清楚之前,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投资数字货币,劝你要谨慎。

数字货币的价值来自共识,一枚比特币要10000美金,是因为有很多人觉得它价值10000美金。有这种想法的人越多,比特币的价格就会越坚挺,因为你想卖出比特币的时候,总有人用10000美金来接盘。

实际上不仅是比特币的价值来自共识,人民币也一样,只不过人民币的共识要大得多,全中国14亿人都接受。你可以用人民币换回各种商品和服务,也可以存到银行获取利息,等未来几年再使用它。国内没有人会拒绝人民币,它可以在任何交易行为中顺畅流通。

相反到了国外,人民币的共识就没那么强,它可能并不被当地商家和民众接受,你有钱也不能换回产品和服务,因为在当地收了人民币很难花出去。共识减弱,其实相当于贬值。同样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比特币不行的时候,价格就会下跌。

我们再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到了一个没有人去过的荒岛上,人民币将一文不值。类似电影《一出好戏》中的场景,钱在那个岛上值钱吗?能换回食物和水吗?能雇佣别人劳动吗?并不能,这就是货币的共识崩塌了。

人民币的共识是自上而下的,局限于中国境内;比特币的共识是所有人自发的,随着网络一起延伸到全世界;这就涉及到去中心化程度的问题。

接下来的事情不能再拿人民币举例,因为人民币是全球运行最成功的货币之一,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看见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世界:货币稳定被视为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实际上在近代很多国家,货币超发、货币废除、发行新货币都是时有发生的。大家可能听说过津巴布韦的货币和废纸差不多,一个亿买不来一顿饭,就是政府海量发行货币的结果。货币的发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叫中心化。

比特币不是机器印出来的,它只是一串代码。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运行一个比特币客户端,所有的客户端加在一起完成比特币的产出、转账、和储值功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控制整个系统,这叫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程度越强,代表持有该数字货币共识的人数越多,流通起来越广泛,价格就有可能越坚挺。可以这么说,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区块链属性越强,否则就和现有的数据库没啥区别。

去中心化程度的量化方法

为了维持比特币的运转,整个生态系统中有多个角色分工合作,包括:开发者负责更新比特币代码;矿工负责处理交易信息、维护系统安全;交易所提供交换比特币的场所;钱包服务商提供比特币地址和节点。

从定性角度而言,去中心化具体而言取决于以下6个因素,每个角色的“冗余”程度越高,”替补“越多,代表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交易:24h成交量分布越集中,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钱包:单个钱包种类使用占比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挖矿:单个地址或者矿池挖出区块占比越高,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开发:提交核心代码的工程师人数越少,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地址:持币数量地址越集中,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节点:国家地区分布越集中,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从定量角度分析,可以将衡量国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的思想,迁移到去中心化程度的量化过程中。因为基尼系数代表财富的集中度,基尼系数越大,代表财富集中度越高,也就是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程度越低。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在运行比特币所有角色中,子系统的基尼系数上限并非1,比如矿工的上限应该是0.51。因为一旦掌握超过51%的算力,整个比特币系统就有遭受攻击,账本被篡改的可能性。

以“24h交易量分布”为例计算的基尼系数

通过计算定量分析中每个子系统的基尼系数,理论上而言应该取最低值来衡量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这个很好理解,就好像一个经常举的例子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短。

去中心化程度的结果排名

这里直接引用ZB创新智库的报告结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6:8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