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实习记者于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来,移动支付越发成为货币流通的主渠道,与此同时,现金支付则进一步被压缩。这一趋势,使得M0与现金支付越发疏远。去年下半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央行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致力于实现M0替代。”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是否会成为一个契机,促使央行加快DC/EP的落地?
疫情下受“阻”的现金支付
日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3年来,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已分别达到83.5%和39%,应该说我国的电子支付还是比较领先的。最近各个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事例,比如“不见面菜篮子”,老百姓在手机上下单支付,不出门就能买到新鲜实惠的肉蛋蔬果,解决了疫情期间人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范一飞表示,央行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移动支付领域工作,鼓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全天候为客户提供金融投资、生活缴费、网络购物等服务。
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58.5%:8月22日消息,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到9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58.5%,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1.5%;到11月份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27.9%,累计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50.4%,累计加息125个基点的概率为21.7%。[2022/8/22 12:39:29]
移动支付有多便捷,反过来也说明了现金的支付和流通有多“困难”。由于纸币、硬币存在携带病的风险,为减少传染可能性,央行近日要求各分支行做好流通中现金的消,对重点单位的回笼现金,要求暂存库房,尽可能对外投放原封新券或疫情前回笼的发行基金。此外,范一飞透露,央行已暂停了现金跨省调拨和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省内调拨,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收到的现金必须经消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
币情观察室 | 注意!接下来应该这样玩BTC:4月15日16:00,行情大V 币币皆有做客《币情观察室》直播间,将分享《注意!接下来应该这样玩BTC》敬请关注,欲观看直播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2020/4/15]
记者了解到,对于从医院、农贸场所和公交等地流通的人民币现金,日前,央行广州分行甚至采取了从现场回收后直接销毁的措施。在此之前,广州已推出了金融机构联网取现业务,将取现业务尽量转移至线上。
支付交易线上化与M0
支付交易的线上化,实质上不仅是疫情时期的特殊需求,也是金融机构近年来的转型方向。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货币流通的渠道和交易转向线上,不仅对用户更加便利,也节省金融机构的人力和线下运营成本。当市场上主要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已各自构建起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生态,覆盖了用户大部分日常所需的交易场景,纸币交易的需求自然减弱,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M0流通的主要载体。
现场 | 新经济观察家李光斗:区块链技术将对重构社会生产关系有正面影响: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5日,在首届中国区块链媒体社会责任论坛上,进行以《大时代、新机遇-媒体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对话环节,新经济观察家李光斗指出:区块链技术会帮助我们建成节约型的社会,区块链的技术问题可以被很容易的解决。区块链有两种技术:分布式账本,这使造假变得不可能;其次是去中心化信任,在此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信任是很难的,马云解决了中心化信任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多关注这项新技术,区块链技术将对于我们重构社会生产关系有正面影响。[2018/8/5]
反映在银行业,近年来,银行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网点数量不增或增加不多,整体向线上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8年末,6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物理网点在2017年减少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从2016年末的79272家减少为78511家,两年减少了761家。从2018年开始,股份制银行物理网点数量也由2017年末的13594家减少到13354家,一年减少240家。
欧盟区块链观察站论坛将举办问答会议,探讨区块链行业未来:随着关于加密货币监管的争论持续升温,欧盟区块链观察站论坛决定于6月18日下午6点,用90分钟举办一个特别会议(Ask Me Anything),来回答数字货币领域最紧迫的问题,以及讨论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用例和对未来几年的预期等。欧盟区块链观察站论坛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倡议成立,作为在2020年投资4亿欧元用于区块链技术的计划一部分。[2018/6/12]
去年11月27日,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在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远超信用卡支付;ATM机在2019年也首次出现下降。人们不再依赖现金流通,不少银行柜台甚至门可罗雀。这些变化显现在银行的现金流通量上,在2001年—2011年11年中,中国现金流通量M0每年的增长基本上都在10%以上,最高在2010年曾经达到16.7%。但是从2012年以后,不管货币信贷如何波动,M0的增幅始终不大,近几年基本上维持在3%到4%多一点的水平。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需要重视的新问题。目前移动支付市场高度集中,两家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合计占据了约92%的市场份额。当规模巨大的M0越发依赖于两家寡头移动支付平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和资金流向的监控压力,也显现在了金融监管机构的面前。
就移动支付本自而言,其本质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它需要有线下相对应的实物货币支撑,无论有多大规模的交易数额,都要有相应规模的货币在银行体系内进行兑付和转接。因此,虽说移动支付在载体和渠道上提供了便利,但它更多是“支付方式”的创新,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互联网技术红利之上的胜利。实物货币没有因此被替代,它也无法规避自身潜在的一些金融风险。
代替M0的央行选项:DC/EP
既能够代替增长逐渐萎缩的M0,同时又能有效防范移动支付潜在的金融风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讨论,涌现出一个可能的最优解——由央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即DC/EP。
去年8月,穆长春在论述央行数字货币时回应了几个关键问题:DC/EP为何能够代替M0?其与电子支付有何差异?DC/EP有哪些意义?
穆长春指出,相比已经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的M1、M2,M0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恐怖融资等的风险。电子支付工具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无法完全替代M0。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由于DC/EP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在讲出这番话时,穆长春也提到“央行数字货币已呼之欲出”。在2020年央行工作会议中,央行再次重申“将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指出,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将有助于央行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效率,建立开放性的支付环境。
如同各行各业所预测“此次疫情后,所有能够线上化、IP化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电商、短视频、在线游戏、无人配送、无人机等行业,预计都会爆发。”作为此次疫情中承担了“护航者”角色的金融行业,也将在疫情之后,对“线上化”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受到行业期待的央行数字货币,经此一“疫”是否将加速落地?市场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