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题《区块链的核心作用和对主流教育场景的分析》
作者:Nik
一、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对于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区块链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构造一种全新的、基于信任的生产关系;比如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性,可以进行存证与追溯;比如区块链可以通过对ERC20、ERC721等Token的使用,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适用于共享经济、租赁等场景;比如区块链可以把上链的物理实体拆分为多个小粒度的单位,可以用于资产证券化等等。
我对于区块链的核心理解是:区块链是一种在多方参与的交易中,通过提高信息置信度,从而提高信任传递效率,进而提高交易效率的技术。
交易价值越大、信息造假产生的收益/损失越大、交易方之间越不熟悉、交易链条越长,区块链的价值越高。
在这里,不应把交易狭隘的理解为钱—物、钱—服务的交易,只要是双方或多方以己所有,换己所需,均可以被认为是交易。
观点:链上MKR里有30亿的USDC抵押铸造DAI,触发清算将损失惨重:金色财经报道,加密KOL“神鱼”发推分析称:USDC有两个关键节点,第一是链上MKR里面有30亿的USDC抵押铸造DAI,一旦触发清算将损失惨重;二是周一银行开门提现潮来临,需要关注挤兑情况。币安目前持有30+亿的USDC,需要关注交易所及做市商动态。[2023/3/11 12:57:01]
下面,我将对上述观点进行详细说明,并以教育中的“记录—评价”场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二、观点阐述
本节我将通过对我的观点中的几个关键词进行说明的方式,对观点进行具体阐述。
多方参与的交易
多方参与乍看起来很好理解,一般的交易都是在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的,那么是不是所有交易场景都适合使用区块链呢?
举一个不适合使用区块链的例子:A学校委托B测评机构对在校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并提供原始数据,B机构在测评结束后,产出测评报告,A学校根据测评报告,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观点:狗狗币和XRP都将出现大幅变动 XRP将在散户主导交易中大幅提升:加密货币策略师Alex Saunders预测狗狗币和XRP都将出现大幅变动。在与Ticker News的对话中,Alex Saunders讨论了埃隆·马斯克客串的的美国热门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将对狗狗币的价格产生的影响。虽然Alex Saunders本能地认为狗狗币会暴跌,但他表示,随着NBA达拉斯独行侠老板、亿万富翁马克·库班(Mark Cuban)开始在球队的活动和网上商店接受狗狗币的支付,这一资产在大众媒体上获得了一定的合法性。Alex Saunders指出,尽管狗狗币仍是加密领域的一个笑话,但或许他错了,狗狗币将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此外,他还表示,XRP将在散户主导的交易中大幅提升。追逐DOGE的散户资金很快也会追逐XRP。(The Daily Hodl)[2021/5/8 21:36:33]
在这一场景下,虽然A学校和B机构之间发生了交易,但A学校作为原始数据的提供方和交易结果的接收、使用方,几乎没有理由对原始数据进行造假。可见,并不是所有多方参与的交易场景,都适合使用区块链,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加以甄别。
观点:Coinbase员工获赠的4250万美元股票可能会买成加密货币:Coinbase发言人表示,Coinbase已向1700多名员工提供了100股股票。考虑到Coinbase直接上市的参考价格为250美元,这笔赠款可能价值4250万美元。文章认为,精通加密市场的Coinbase员工可能会从其股票中套现,并将其收益转换成加密货币。(Cryptonews)[2021/4/14 20:19:08]
信息置信度
只要提到区块链,一般都会提到信息的不可篡改,这是区块链可以提高信息置信度的一个原因。
那么如何保证信息在上链前的真实性呢?
其实对于大多数信息,我们很难客观、严谨的论证其真实性,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信息的置信度超过了人的信任阈值,这条信息就可以被相信。比如我国GDP增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一定比普通人说的数字置信度更高,所以区块链项目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捆绑一些高端学者、政府部门、知名院校等进行宣传,以提高置信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物联网设备等执行数据的收集和上链操作,尽量减少人为参与。
观点:区块链将赋能电力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服务:2020电力区块链技术应用论坛16日在京举行。与会人士表示,依托其去中心化的特征与优势,区块链有望在电力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敏表示,区块链技术与电力行业的融合应用,是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当前,广大电力企业正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落地。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电力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探索与建设中,为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华财经)[2020/9/17]
在这里,我想主要介绍一种提高信息置信度的方式:多方签名。
多方签名指一条信息需要经过全部或部分与其相关的用户进行签名后,才可以上链存证。举个例子,想把“A学生语文考试得了100分”这条信息上链,理论上需要A学生、A学生的监护人、A学生的班主任、A学生的语文任课老师、A学生的同学、其他老师等与信息直接、间接相关,和与信息所属人直接、间接相关的人全部或部分进行签名确认,“A学生语文考试得了100分”才可以上链存证。
观点:YFII等去中心化产品的优势在于没有准入许可和隐私危机:Primitive Ventures创始合伙人万卉(Dovey Wan)在微博表示,二姨夫是一个狭义定义上的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被动投资平台,二姨夫这类产品的优势在于:
1. 透明和无第三方资金托管,可以在链上清晰看到每一步的钱都是怎么用的,随时赎回。08年的金融危机和前两年各种P2P暴雷,就是因为中心化金融产品是一个黑盒。
2. 没有准入许可,没有隐私危机。中心化金融的准入许可和手续繁多,并且有极高的隐私维护成本。并且中心化金融就是利用手里的用户隐私数据做了很多定价上的操作,我们常说的价格歧视,这个价格歧视可能是因为信用差距,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差异。去中心化相当于让每笔钱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每个地址都是平等的 ,每笔钱和每笔钱享受一样的服务。
3. 现在无法自动化的瓶颈是无法做链上的合约审计,保证合约安全是可以去做合约交互的第一步。Formal Verification等常用的合约审计手段暂时还无法上链,而且逻辑漏洞很多时候也只能靠人脑,等AI编程成熟,外加基础链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预言机升级多N个版本。可能链上合约审计才有可能实现..[2020/8/26]
通过对信息360度的签名确认,可以比较容易的让一个与A完全没有交集的陌生人B在看到这条信息时,提高信息的置信度,从而快速建立B对于这条信息的信任(现在很多众筹平台中有一个专门的栏目,供众筹人的亲属、同学、同事等来说明情况,就是一种中心化的提高置信度的方式。
与区块链的区别在于,我们有理由怀疑中心化的众筹平台是否在其中掺杂了假的确认信息,而在区块链上,签名者可以通过公钥确定,且对应的私钥只有签名者才知道)。当然,这种多方签名的方式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在实际使用中会产生很大的阻力,需要同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利益才可能成功。
信任传递效率
信任传递效率指的是信任在多个有间接关系、有直接关系但不熟悉或完全陌生的主体间建立的成本和速度。比如,A学生语文考了100分,A学生的任课老师、班主任、父母都是绝对相信的,但当A学生的任课老师把这个信息告诉自己的孩子时,对信息的信任就会减弱,老师的孩子有可能会觉得这个信息是自己的家长为了激励自己学生而编造出来的。
当A学生把这个信息告诉完全陌生的第三方,比如他要申请的国外学校时,第三方对于信息的信任会更弱,往往需要学生提供其他材料予以证明。而通过区块链传递信息,在可信的主体背书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双重加持下,获得信息的人可以快速识别和信任信息,而不需要其他如背调、提供更多证明材料等,从而加快信任的传递效率。
交易效率
影响交易效率的主要有两方面:信息的对称性和信任传递效率。很多文章认为区块链可以解决如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我认为信息是否对称取决于拥有信息的个人或机构是否愿意公开信息,区块链在其中的作用比较有限。
区块链在交易中,核心解决的就是前文提到的信任传递效率的问题,在同的信息对称度下,区块链通过提高信任传递效率,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四、案例分析
区块链在国内的主流应用方式是作为一个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在这一背景下,区块链项目的核心就是数据从哪来,数据怎么用。
目前区块链+教育的一个主流思想是“记录—评价”,在这一思想下,数据从学校来,用在对学生的评价中。
如果大家从两三年前就开始关注区块链,会发现有很多区块链+教育的文章是基于“记录—评价”思想衍生出来的,如区块链+证书、区块链+教育大数据,那么为什么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优秀的解决方案出现呢?
其实,单从“记录—评价”思想本身来说,这一思想是正确的,符合区块链特性和教育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我也曾深受这一观点的影响,但后来在思考和实践中发现,这一思想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从评价,也就是数据怎么用来分析。什么样的评价才需要,或者说值得使用区块链呢?
参考上文对“多方参与的交易”的解释,类似学生提供数据,产出的评价结果用于学生进行自我改进的场景,不值得使用区块链。在“记录—评价”的思想下,最能体现区块链价值的,是人才的选拔场景,通过使用区块链,可以让选拔人才的机构脱离通过成绩、学历选拔人才的方式,转而更关注人才可信的过往经历、综合素质、技能等,而选拔方式的改变,又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方式,促进培养方式逐步向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但是,这一最适合区块链的评价场景,确是最难实现的。一方面,教育是强国之本,国家对任何与教育相关的改革都慎之又慎,更何况改变如中考、高考等考试形式的选拔方式,而且客观来说,当前无论是人才储备、经济基础、教学模式,都很难支撑这种选拔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选拔方式的转变非常敏感,需要漫长的、逐步的推进,以及严格的监管,以让社会习惯和接受,前几年仅仅是大学自主招生规模的提高,就有大量担忧和否定的声音。
可见,通过区块链数据而非考试选拔人才,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社会舆论层面,都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其中能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借用梁宁老师的话,这个事是值钱的,但不是赚钱的,可能很少有企业或者投资人能忍受这种以十年计的漫长付出。
当然,除了高考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外,出国留学、大学自主招生也是适合区块链的场景,但构建能够被国内外高校认可的区块链项目难度依然很大,且与之相关的学生数量只是少数,这进而影响到了我们接下来所要说的,数据从哪来。
在“记录—评价”的思想下,数据主要来自于教育机构的录入。但一方面,教育机构的核心诉求主要在于招生和对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区块链在其中很难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收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学生又很少,在教育普遍工作强度较高的现状下,教育机构并没足够的利益驱动其将数据登记到区块链上。
除此之外,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学生的数据往往依赖于老师人工录入和编辑,而多方签名也存在着增加教师、学生、家长的工作负担和认知负担的问题,所以,数据的置信度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
综上,从长期看,将区块链应用在“教育—评价”中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也是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但至少在未来数年内,需要企业不计回报的投入、政府逐步的介入、专家的不断论证和教育机构的无私配合。
参考文献:
刘润:《为什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么难》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