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鸣|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
来源:网易
我经常被人提问的是这个问题:区块链能挑战BAT吗?
这是个错误的问题。在雅虎时代思考Facebook是毫无意义的。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边缘开始的。淘宝早期只是边缘人群用边缘方法购买边缘产品。要很多年的积累,才能挑战主流市场和主流消费习惯。
其实像阿里也好,腾讯也好,百度也好,在区块链上已经有足够的布局。所以我们必须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区块链本身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
如果是足够颠覆性的技术会出现像BAT这样大吨量的领先企业。如果不是,就很难出现可以跟这个BAT等量齐驱的企业。
1、区块链处在什么时期?
大家常常把现在的区块链比作互联网的早期。那么,我们先简单地看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第一款获得大规模应用的互联网工具是浏览器。1993年发明,最早叫Mosiac,后改名Netscape,1995年8月上市,开启了互联网商业的第一次大爆发。浏览器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内容和用户的发展,因为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内容。
由于网上内容的大发展,1994年1月,杨致远和DavidFilo建立了导航网站,JerryandDavid'sGuidetotheWorldWideWeb,1995年改名yahoo.com,1996年4月IPO。Amazon1994年7月成立,1997年5月上市。Ebay1995年9月成立,1998年9月上市。当然,同时期的大量上市公司很快就破产不见了,另一方面,Google直到1998年9月才成立,2004年8月才上市。
今天的区块链相当于互联网的哪一年?
在快速改进的各种基础设施和百花齐放的各种应用之间,至少还得两三年的磨合,才能孕育出成功的大应用。
到目前为止,区块链还没有任何应用达到千万或者上亿用户的。这应该是区块链价值实现的一个基本标准。
元宇宙UGC平台YAHAHA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淡马锡和阿里巴巴联合领投:11月15日消息,元宇宙UGC平台YAHAHA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淡马锡和阿里巴巴联合领投,三七互娱跟投,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款项将用于团队吸纳游戏行业头部人才,并进一步扩张北美和亚太地区业务版图。YAHAHA会通过工作室合作、加速器、全球活动、GameJams等多元化方式继续支持其超过10万的创作者群体。
据报道,公司于2022年4月发布了其产品的Alpha测试版本,海外地区用户已经能够在PC/Mac/移动端进行下载,且用户能够跨端同服进行互动。截止10月,YAHAHA的产品已吸引超10万用户注册与体验。在产品进一步推向市场的同时,YAHAHA团队也已经扩张至近200人规模,在上海、芬兰、首尔等地均设有办公室,据悉公司将进一步在其他地区设立办公室并招募当地团队。[2022/11/15 13:07:08]
从这个基本标准看,今天我们肯定还处于区块链前商业期。大部分关于区块链未来伟大前景的讨论还只是猜想而已。
纯粹个人直觉,今天的区块链大概类似1990年左右的互联网。
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目前只有protocol,这是非常弱的所谓“共识”。真正consensus的实现要困难得多。即使是consensus,也远远不等于trust。现在区块链能实现的,只是“记账”的可信,还只是人对机器的相信,而不是人对人的相信。而记录的真实性,仅仅只是信用的最低要求。区块链最终要达到的高度,是人与人的信任,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中,所谓的“智能合约”,在我看来,这只是机器智能的进步,只是能编程,然后自动执行而已。像以太坊一直在强调他们的“智能合约”,其实也只是实现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应用:众筹。而真正的合约,制定和执行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很依靠人的智能。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合约的制定、法律的发展、道德的约束,是多方面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区块链技术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它要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核心领域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区块链的春天还没有来到。
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区块链创业是一场长跑: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作为这十年可能最重要的创新,是下一个大浪。一定会有大量的创业者前赴后继,试图找到创新点,突破口。最终一定会有人大成。对于已经身在其中的创业者来说,意识到这是真正的长跑,很难一击而中,现在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二次创业的一个积累,心态和节奏会好很多。而对于大多数正在第二浪中拼搏的创业者,如果目前企业的模式很清晰,发展空间还很巨大,那至少在未来两三年不用担心区块链的冲击。(新浪)[2020/5/30]
2、我理解的区块链本质
对区块链的定义,还是维基百科的精炼和准确,很值得认真细读:
所谓区块链,是指一串累积不断的记录,一列记录可以捆绑成为区块,由密码学方法相连并加密,故命名。
每一个区块中通常内嵌前一个区块的散列码、时间戳、交割数据等信息。区块链的设计天生不容数据篡改,作为“一种公开、分布式账本,可以有效记录双方的交易行为,此记录可以核实并永存”。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通常由P2P网络共同管理维护,网络中的每个机器都接受该链的密码学协议,并且以此审核新区块。一经记录,任何区块中的数据不可事后更改,若作变更,也必须同时订正链中所有前置区块,这一动作也需要网络中多数参与方认同并且接受订正结果。
区块链的密码学设计提供安全保障,是高容错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共识,因而适用于事件记录、医疗记录等记录存储管理工作,如身份档案、交易流程、出处证明、食物追溯、投票表决等。
综合上述的定义,区块链的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核心概念有:
DistributedLedger:分布式账本,不可更改,可追溯,全透明,这是通过加密算法实现的。确认和记账是通过点对点的分布式网络实现的。
ProtocolandPermissionlesstrust:由于任何交易的确认和记录是通过事先大家一致认同的某种共识,通常是某种算法,来自动实现的,所以这样的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来背书这些记录的真实性。这常常被称为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腾讯和阿里巴巴占2019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总量20%:经统计,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在2019年提交了最多的区块链专利申请。腾讯及其关联公司在5800多项专利中申请了718项区块链专利,而阿里巴巴集团则提交了470项,它们合计占总数的20%以上。总体而言,拥有超过20项区块链专利申请的公司中约有63%来自中国,接下来是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9年有超过5800项专利申请,但仅3%获得授权。(The Block)[2020/4/13]
Smartcontract:智能合约。基于,由于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可以遵循某种共识,在没有中心化机构背书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某些交易,从而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特征被称为智能合约。而由于点和点之间的互动规则,点的行为都可以被编程化,“智能”化可以发展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点是区块链的技术特征,点是区块链的经济学特征,是价值创造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会被称为是生产关系的大革命。
区块链让点对点之间的交换和合作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交易成本的下降”,这将极大地推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带动生产力的又一轮大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技术革命。
我以前总结互联网的本质是“联”、“互”、“网”:“联”是联接,在线,PC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创造基本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互”是互动;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了互动的价值;“网”是结网,用网络协同来取代传统的供应链的管理方法。淘宝网在这方面是个初步演化的样本。
而区块链提供了“网状协同”的底层技术支持,很可能会带动网络协同的进一步大发展。
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从商业创新和发展的角度,我认为,区块链最本质的特征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识基础的,点对点的,协议/协同网络。
目前对于区块链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于以上可能性的想象和期待。大部分的讨论没有意识到往前走的挑战有多大,真正的困难会在哪,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3、从共识到降低交易成本
动态 | 嵊州市和阿里巴巴签订区块链等领域合作协议:日前,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和阿里巴巴集团签订2018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企业上云、实人认证、智慧城市移动支付、钉钉“移动办公之城”样板打造、口碑智能营销工具、区块链、菜鸟智慧物流网络等方面加大合作。[2018/7/2]
全透明的账本信息在整体商业信息中的价值占比是非常有限的。
区块链技术能够低成本地提供可信的全账本记录,在某些领域能提供很直接的价值。比如全供应链的记录。但是整体上,影响业务决策的信息是海量的,账本信息只是其中的基础。仅仅记账这点是无法撬动商业大变革的。
到目前为止,即使商业互联网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了,大部分行业的业务在线化还仅仅开始。如果区块链能够带动某个行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全面在线化,那价值会大很多。
“客观”的信息价值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透明不等于判断一致。
很多人经常谈到区块链可以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但是,即使信息对称了,大家对于同样的信息判断往往也是不一样的。而且信息越复杂,越是如此。而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很少是简单信息,往往都是复杂信息,需要主观/专业判断。
甚至我们可以说,没有所谓的“客观”信息,信息都是主观的。是人的判断的不一致,带来了最后决策的不一致。商业,在看得见的未来,还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信息的透明和对称,只是提高了判断力的价值。
记录的真实性仅仅只是“trust/信用”的最低要求。你相信一个人给你提供所有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到你相信他给了你所有该给的信息,到你相信他的相关能力,到你相信他不会害你,到你相信他会尽心尽力,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坎。
淘宝的发展过程中,信用的建设就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挑战。支付宝的建立,从担保交易开始建立最基本的信任,然后通过广泛参与的点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对每一个卖家的基本信用评价,到长期的专业打假和反欺诈团队,都是为了建立信任。
所以,区块链技术本身目前能实现的共识,在推动社会协同方面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BAT齐头并进 阿里巴巴上线区块链网站 主打“区块链+公益”:最近,阿里巴巴上线了区块链网站,主打“区块链+公益”。阿里巴巴进军区块链似乎早有预谋,早在2016年4月29日时,阿里巴巴就已提交了“蚂蚁区块链”的商标申请。之后又陆续注册了“蚂蚁区块链”的各类商标,并于2017年2月提交最后一个商标。在此之前,腾讯、百度都已经推出了区块链平台。BAT三大巨头先后进军区块链领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正朝着全球市场进发。[2018/1/13]
从简单的共识到实质性地降低交易成本,需要真正的创新。这才是区块链应用未来成功的关键。
4、如何理解Token?
比特币的成功和矿工的奖励机制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需要通过利益机制的设计让大家愿意主动合作。但这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难题,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和区块链的技术优势结合。
如何理解Token呢?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个世界最基础的组成元素。信息的处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何产生。
原始部落进行物资交换时,往往事先交换酋长,然后才能交易。交易后再释放,所谓mutualhostage的机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是为了基本的信息交换和信任建立。历史上,各种制度的演化往往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制度经济学,例如诺斯的研究,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几百年间的历史演变。
今天,我们在做的是,在一个经济生态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需要把信任共识写进程序,这是怎样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
我们在设计自己的命运!
简直就像我们有个CRISP的工具,试图基因编码一样。就像人工智能在破解人脑上碰到的根本性挑战一样,区块链在设计人类社会共同演化出来的经济制度方面的挑战也将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因为它直接面对的是人性。
只有在这个高度上理解Token,才能对我们面临的历史机会和挑战有足够的敬畏和真正的使命感。
5、“去中心化”是一种内生变量
VitalikButerin把去中心化分为三个层面来考虑:架构层面、决策层面和逻辑层面。
他认为区块链在架构和决策层面是去中心化的,但在逻辑层面是中心化的。架构层面是去中心化的,或者更准确说是分布式的。而逻辑层面的中心化,指的是globalledger,也就是统一数据库,统一记账。这两个判断应该没什么争议。
但决策层面,我不认为区块链就必然去中心化,而是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有很多的可能性。具体要看决策制定的规则是什么。这点后面再展开。
VitalikButerin进一步分析了大家经常提到的支持去中心化的三个原因:faulttolerance,attackresistance,andcollusionresistance。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在哪些情况下,这三个原因可能不成立,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这部分的讨论充分表达了VitalikButerin个人的很多判断,也可以推断他下一步的行为,很值得细细咀嚼。前两个偏技术,后一个偏人的行为,更难设计对策。事实上,VitalikButerin甚至放弃了对collusion的先验的定义。
这已经是我看到的比较系统和冷静的对去中心化的分析。
对于去中心化,我的态度比VitalikButerin更明确。虽然在系统架构层面,分布式是区块链技术的起点,但从区块链应用的角度,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把“去中心化”当做区块链项目的天然优势,更不要把它当做该追求的理想,甚至变成一种价值观。
去中心化只是某种制度安排,一种需要系统考虑的内生变量。
我认为不能过分强调去中心化。无论是点对点,还是中心化都要解决大规模协同如何实现的问题。需要在具体场景系统思考各自的优缺点,这两种机制甚至可能有很好的互补性,需要结合使用。
例如,很多人讨论过使用区块链的点对点的网络来提供打车服务的优势,但是原来由平台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现在由谁来承担?例如,针对可能发生的司机的恶性行为,谁来预防,发现,惩罚?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点对点的网络很难快速被接受。支付宝发展的早期,明确地提出,“你敢付,我敢陪”,这样的公信力对于一个公共网络的快速推广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社区,如何处理交易纠纷,甚至欺诈等恶意行为?如何决策?谁对什么问题可以有什么影响力?
这些问题细问下去会发现没有绝对的去中心化,一定会有中心化决策的元素在其中,例如,共识如何形成,如何修改?基金会在社区的影响力,以及基金会本身的决策机制等。在某些区块链项目中,创始团队对于所谓的共识机制有直接修改的权利,这不就是中心化决策嘛!
6、下一步的挑战
最早的部落经济就是点对点的,完全去中心化的。但它为什么落后?是因为网络过于稀疏,没有协同。农业经济的核心是点,是以部落和乡村为核心的,相对自给自足的模式,但是交换网络的扩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经济的核心是线,是流水线,供应链和科层制的公司管理构成的相对封闭的体系。工业经济在局部有了更紧密的合作。互联网开启的是相对开放的网络协同的时代。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这种协同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未来,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将极大地扩大网络协同的边界,更直接地建立在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上。
既然,区块链最本质的特征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识基础的,点对点的,协议/协同网络。区块链下一步大发展的核心挑战,恰恰是这样的协同网络在什么场景下可以创造最大的价值。
核心战略问题依然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到底为什么客户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个协同网络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比以前的解决方案好了很多?这个网络的增长动力是什么,结构特征是什么?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问题。
区块链提供了建设更强大的P2P协同网络的技术基础。但需要记住,P2P是手段,协同网络的高效才是目的,整个网络最终产生的价值才是关键。
区块链整个生态还没有确认为是一个能创造巨大价值的生态。拿互联网对比,许多专家说,区块链可能和这个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不太一样,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是我的结论就是区块链第一浪的发展可能会挺快,但是区块链第二浪的发展,可能会比大家想象得慢。
为什么说第二浪可能会慢很多?我刚才讲到,区块链下一步可能迎来三个领域的大发展。第一个领域可能发展会很快,就是记账,global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原来没有在线的很多商业可以快速的上线,应该会很快。因为看得很清楚,没有什么技术跟商业壁垒,只是一些必须要的组织转型跟这个供应链迁移的这个时间。
这个可能会和大部分人的判断,很不一样。但是我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的密集思考。觉得这个事情虽然这个潜力巨大,但这个挑战的程度的确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7、区块链创业适合长跑者
在区块链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早期,我觉得还谈不上战略,这个时候活下来是硬道理,就要真的是跟着快速多变的环境尽快地往前跑,这个时候体感是很重要的,这个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严谨的战略。
但我觉得,这个阶段真正影响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未来能不能跑出来。最核心的因素是初心和愿景,也就是阿里讲了特别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你到底相不相信这个事情?你有多大的理想?你愿意为未来牺牲多大的短期利益?
这些都是最后决定输赢的本质东西,有这些担任不一定赢,但是没有这些肯定走不远。
所以重要的不是在狂欢的时候,能够能够跑得多快,更多地是在低谷的时候你坚持住。马云有句话是讲得很精彩:他一直很强调阿里阿里人必须是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方面有理想才能走得远,但是另外一方面你也必须非常非常的现实,真正面对当下的挑战,你才能够活得下来。
所以,区块链创业中也同样适合长跑的人。
区块链作为这十年可能最重要的创新,是下一个大浪。一定会有大量的创业者前赴后继,试图找到创新点,突破口。最终一定会有人大成。
对于已经身在其中的创业者来说,意识到这是真正的长跑,很难一击而中,现在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二次创业的一个积累,心态和节奏会好很多。而对于大多数正在第二浪中拼搏的创业者,如果目前企业的模式很清晰,发展空间还很巨大,那至少在未来两三年不用担心区块链的冲击。
再大的风浪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