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神话破灭,DeFi正在遭遇“次贷危机”?_DEFI:Defi Bomb

形势急转直下,被视为区块链世界最有前途的DeFi遭遇滑铁卢。

不到一周,《DeFi大作手回忆录:如何5天赚500万美金》中的财富密码Sushi从发文时的10美元跌至不足3美元,跌幅70%。5天暴涨8倍的YFII跌至3600美元,跌幅60%。基于波场的挖矿项目三文鱼从1.8万美元跌至30美元,跌幅99.8%。

以上三个项目,皆是DeFi的流动性挖矿在币圈掀起造富神话的缩影。由于DeFi盛行的“套娃”模式像极了2008年华尔街的次贷,人们开始担心,DeFi正在重蹈这一覆辙。

如何理解DeFi?风险在哪里?究竟是否重蹈次贷危机?下面是9月3日在SheKnowsDeFi大辩论中,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以及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对于上述问题的解读。孟岩早在今年2月就全身心投入DeFi研究,经历过“312”黑天鹅,对DeFi的前景依然坚定看好。胡捷将DeFi中出现的挖矿产出的Token与校园食堂的饭票对比,但Token的价值值得商榷。

Solana网络5月NFT交易量涨幅超过250%,PFP项目OkayBears财富效应显著:金色财经消息,5月7日Solana上的 NFT 交易量约为27万枚sol,而4月份均值在10万枚以下,这意味着进入5月以来,Solama的NFT交易量猛增。更多数据显示,主要的交易平台是MagicEden,其次是OpenSea。据了解,Solana网络NFT交易量的攀升受以太坊NFT交易市场火爆的影响,而Solana网络的项目OkayBears价格暴涨,这是该网络表现最突出的项目之一,这是一个头像类NFT项目。[2022/5/9 2:59:08]

DeFi与传统金融有什么相似的底层逻辑?

胡捷:

DeFi就像一个校园,通证就像校园里流通的各种票证,智能合约就像机器,校园里的保安就像矿工。大家把票放进机器,就能设计出形形色色的可以交换的协议。协议在传统的金融里面有个词叫合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做的事情跟传统的金融世界是一样的。

传统金融也是玩票的,比如央行的票是比照现实世界当中的货物和服务交换所需要的量去印刷的,有法偿性。特定的票能换出真金白银、馒头和衣服,但是我反过来问你,DeFi的这些票有什么用?有哪几个是能换出真金白银、衣服和馒头?

澳本聪:比特币和 IPv6 将为每个人创造安全和财富:金色财经报道,澳本聪Craig S. Wright最近在迪拜大学向 IEEE 标准委员会重新提出了他最近提出的 IPv6/比特币建议。澳本聪表示,长期以来,IPv6 一直是比特币模型的核心。比特币不是加密货币”,该网络在 2009 年的第一个版本中启用了 IPv6,但在他离开开发团队后,该功能被关闭。他还指出,比特币技术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描述的“点对点”,而是个人之间的“端到端”。一个定义明确的云和 IPv6 系统将比现有的“外壳防火墙”模型安全得多。比特币为这个网络提供了基础层。为了让它工作,你不能有多个分类账(即区块链)。为了维护安全和防止欺诈,您必须拥有一个分类帐,即每个人都信任的一组记录。签证很贵。BTC的闪电网络不可靠且脱链。(coingeek)[2022/3/18 14:03:52]

孟岩:

从底层逻辑来说,我觉得DeFi和传统金融里面的股市狂欢,还是不太一样。

ICO特别像股市的狂欢,它本质上类似于南海泡沫,通过制造某种预期,不断的吸引外部的资金进来,内部并没有能力去创造所谓的货币。如果预期逆转,资金出逃,那么价格就会崩溃,我们在ICO里面已经看到这个过程。

香港财富基金第一季度亏损861亿港元 创记录:由于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财富基金第一季度亏损创纪录高点861亿港元(110亿美元)。在香港今年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之际,带来进一步压力。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周一在立法会简报会中表示,香港外汇基金的香港股票和其他股票投资总计亏损1115亿港元,而债券投资在第一季度录得收益544亿港元。李达志说,不应该过多着墨短期收益或损失,而应以长期收益为目标。李达志表示,鉴于大流行、经济复苏的步伐以及贸易局势紧张,前景很难。(新浪财经)[2020/5/4]

DeFi最大的不同在于发行了一套稳定币的货币供给机制,意味着DeFi世界里面有那么一小部分群体,掌握了自主的发钞权。银行是唯一具有货币创造能力的机构,以前ICO里是没有“银行”的,所以最后ICO崩溃的很干脆。DeFi里面有了所谓的“银行”之后,大家就会相信,校园里印出来的各种饭票,有朝一日能够换成美元。

我可以大胆说一个结论,DeFi有泡沫,但是这一次的泡沫跟上回ICO不一样,因为有了“央行”,基本面要比很多人想的都要坚硬的多。

“流动性挖矿”更像是“货币乘数”还是“次贷”?

胡捷:

声音 | Messari创始人:未来的巨额财富转移将使加密货币成为数万亿美元的资产类别: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加密研究公司Messari的创始人Ryan Selkis近日发布推文称,预计未来20多年将有30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转移”(千禧一代继承父母的资产)。如果其中1%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加密货币将成为一个数万亿美元的资产类别。这将是比特币达到5万美元的保守情况。[2019/4/4]

接着用前面校园里的例子,其实大家都知道自己印的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不值钱,所以需要有一个价值出口,拿这个东西能换人民币或者是换美元。

比如孟岩发了“孟币”,我发了“胡币”。对于我来说,最终的目的不是用“胡币”换“孟币”,而是趁着泡沫没破的时候,赶紧把手上的各种币换成真正的钱,我就全身而退了。

以太币现在这个泡沫也挺大,好多资产都以它做抵押品。如果以太币下跌,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传统金融有货币乘数的概念,指的是基于某一种特定的资产,可以“凭空”创造成倍的资产。DeFi整个体系的设计,逻辑上是不支持这种运作的,但是可以在DeFi上基于某种资产做抵押,做衍生品,做出另外一些金融资产,这更像传统金融里的次贷。

约有94%的比特币财富是由男性持有的:据数据显示,约有94%的比特币财富是由男性持有的,大约95%的财富是由4%的所有者持有的,虚拟货币平台上拥有加密货币的账户超过1300万个。[2018/2/4]

次贷是不太成功的金融工程,典型的是美国的2008年金融危机。在DeFi领域,大家构建的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到底哪些会成功,还不好说。我估计99.9%都会不成功的,当然还是有很多认真做事的人。

孟岩:

次贷确实和货币乘数不太像,次贷更像央行印钞支持股市上涨,然后购买股票,接受股票质押,发行更多的钞票。

“流动性挖矿”机制有两个主要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基础资产崩溃。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不可遏制的暴跌导致的主流的抵押贷借贷类项目和央行类项目的清算,这种清算会导致连环崩溃。

这个情况在此前的“312”已经出现,我倒是认这种情况对于DeFi的打击并不是致命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清算来缩表。2020年2月份DeFi上的资产达到10亿美金,“312”崩盘之后最低到了4亿美金,仅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又重新回到了10亿美金。

上一波的崩盘已经让某些项目学到了很多,大型主流DeFi项目开始接纳一些实体资产进来,不但可以完成DeFi跟实体经济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资产负债表左端的资产越越来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性,那么它可以分散风险。

其实最致命的风险是监管。因为泡沫越吹越大的话,监管还是会出手的。很多人说DeFi没法监管,我认为只要打击几个项目,尤其是铸造稳定币的项目,一旦主流稳定币崩溃,对于DeFi的打击不仅仅是伤筋动骨,可能会让DeFi多年爬不起来。

更看好传统金融借鉴DeFi思维,还是DeFi对接传统金融?

胡捷:

如果去看DeFi的技术形态,我觉得很优美,即便目前很幼稚,但能看出是一个好苗子。

DeFi把现金流、风险分拆,然后重组,共识账本配以智能合约,为金融工程的落地实现提供了特别漂亮的工具。

在传统金融世界,需要好几个机构来配合才能做出一款金融产品。在虚拟世界里,几行代码就可以很漂亮的表达出来。还有一点,这种多人记账的账本它是公开的,它的逻辑是透明的。资产通证化、可组合、公开透明,都给传统的金融世界中心化金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

孟岩:

DeFi的问题不是说能够给金融带来哪些新的东西,而是反过来问,对于金融,哪些事情是DeFi干不了的或者不应该做的?

DeFi带来的新事物太多了。比如说你到网上注册任何一家网站注册,你注册的过程就把账户信息交给了网站构,谁拥有这个账户信息你不清楚。

在DeFi里,你拥有了自主权账户系统。只要你注册一个钱包,在里面开一个账户,所有的DeFi的服务全部对你全面打开,不会有人再问你是谁或者让你去重新开户。你甚至可以幻想坐在大办公室里,底下密密密麻麻的来自不同的金融公司派来的客户经理围着你,为你服务,这种感觉是以前没有的。

自主权账户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就是把账户这样的一个核心资产,从互联网网站的手里收回到用户自己手里,这会导致整个互联网账户和服务提供商关系之间的关系重构。

另外一个影响是对资本市场的数字化。企业一出生就把财务报表上链,我不需要找四大审计机构,就可以很快知道这家公司的每一笔交易。这种透明性,传统的金融能提供吗?根本提供不了。

设想,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这个环境里面所有的企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所有的财务都是透明的,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它融资或者审计变得非常的轻松,其他公司与其业务往来做出决策也变得非常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上市了,整个财务报表都在链上公开,整个资本市场的企业融资上市流程就重构了。

我个人觉得,DeFi对于金融的改变,可能在一些文化上,包括在一些实操上还比较幼稚,但是请大家耐心。DeFi把资产数字化了,把账户数字化了,把法律合同也数字化了,这都是动的金融的根子。

DeFi有没有被各国监管当局注意到,他们有可能如何应对?

胡捷:

金融是避免不了监管的,有几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客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人是不一样的,面对一个市场一种产品,有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不对称,抗风险能力也不对称,财力不对称。这些不对称性,会使得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失败。

第二种原因,金融活动本身的内在逻辑的脆弱性,也使得监管在某种意义上是必要的。

第三种,系统性风险,有时候一个坏的金融机构会影响好的金融机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税收,税收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今天我们有了一个新型的工具,这个工具比起我们现在交易所来说,看来更加优美,更加高档,我们确实是非常的期盼这样一个新型工具给我们金融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我是怀着一颗非常期待的心,等待前沿的实践者给我们带来惊喜。

孟岩:

我并不是一个反对监管的人,也不是极端的去中心化主义者。区块链的理想是通过算法来实现自动化的监管,那么算法是要用代码来表达的。我们知道代码不可能完备,不可能穷尽或者描述各种各样的情况。代码的不完备性,导致了一定会有监管。

第二点,是代码是不可能感知世界上的所有相关状态的,哪怕你的代码很完善,但是你总需要有外部的信号的输入,这个事也做不到。

第三点,代码不具备模糊性。只要是我们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精确性也要有模糊性,我觉得总体来讲这些都是代码所不具备的,而且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肯定是要有监管的。

其实已经有一个监管部门对DeFi有一些表态了,美国SEC专员Peirce在2月为代币项目提出了监管避风港。她认为,DeFi是一件大事,SEC已经开始关注了,但是目前为止还不足以上升到证监会的头等的目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9:919ms